电改的核心是电价而不是拆分
记者:您认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
周大地:对于电价的管理模式,是值得认真讨论的。如果现在电价管理模式不变,改革不会取得真正的成效。电价完全由国家定价,而且有各种社会性的加价。大家对煤价也不想动,销售电价也不敢动,积累下的价格扭曲和经济评价体系失效,就越来越严重了。价格信号失灵,政绩评价体系不准,就导致我国经济投资拉动型的特点更加明显,在电价扭曲、各地投资冲动下,很多电力项目也很难说是优化的。
现在很多人一说“利益集团”就指国企,其实民营企业也是“利益集团”,而且更活跃。各个地方、各个行业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讨论电力体制改革,反而对电网布局的优化、电源结构的优化、电力项目的优化,没有太多考虑。这是不正常的。
电价的扭曲使得对国家电网等电力企业的经济评价成了难题,因为很多复杂的价格因素没有厘清,人们也很难说得清企业是干得好还是不好。可以说你干得好是因为电价高,干得不好是因为没涨电价。人们说国企不好,无外乎就是认为它低效,但是低效是怎么造成的?难道规模过大就是低效?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就想一拆了之,这种思路,我不能赞同。
记者:就您所了解的国外电力体制改革的情况,如果国家电网拆分,会对资源配置、电力投资带来哪些变化?
周大地:电网拆分和2002年发电企业拆分五大集团有区别,电网拆分会直接导致对整个电力规划、项目优化的协调控制能力的减弱。所谓靠无序竞争达到优化的理念,带来的很可能是更没有优化和规划的动力,各方都从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出发,无效、低效竞争的劲头可能会很大。现在全国各地重复建设、产业雷同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当然也有人说,市场会教育他们,但教育结果往往就是大量的国家财富流失,都是国有银行的钱,都是大家的存款,是全社会的损失。
在资源配置方面,由于利益关系更复杂了,协调起来更难。比如风电、水电由西部向东部的输送和消纳问题,不同地域的电网会有不同的诉求和压力。那么,最后谁来协调这个事?……在这些问题没弄清楚以前,盲目提出拆分,我觉得没有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当年把贵州电网划到南方电网,是因为其水电充足,可西电东送,否则它也不该归属到南方电网。所以把电网拆得小了,未见得就能合理调度,总是想通过拆分来解决问题,不管从技术上来讲还是从体制上来讲,都没有太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