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新能源市场技术双缺失 新兴产业陷成长困境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新华网    2012/10/30 9:26:4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自2011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新兴产业,但在整体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也面临着成长困境,未能延续2011年的增长态势。

截至10月29日,超过400家具有新兴产业背景的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业绩,综合来看,新兴产业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下滑13.1%,远超过全部已发布三季报的1877家上市公司1.9%的业绩降幅。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一直侧重在制造环节,却忽视研发创新和终端需求的培育,导致国内缺乏相应的研发和市场土壤,技术和市场都严重依赖国外,给产业发展埋下隐患。

新兴产业“启而不发”

根据今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锁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近两年,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经济的转型和增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了较大期望。

根据总体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比重达到15%左右,并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除了整体规划外,各产业和各地方政府的规划也在这两年内陆续出台,涉及财税补贴、民营资本、行业准入、国际化、创新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而每次政策的出台都能成为资金炒作的“由头”。物联网、云计算、生物医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概念接连受到市场的热捧。

东兴证券的研究员认为,对二级市场而言,目前新兴产业还处于“讲故事”阶段,概念成分多于实质内容。具体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突出,销售毛利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不显著,虽然收入增长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净利润的增长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事实上,虽然得到政策力挺以及大量财政资金的扶持,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却并没有如预期般快速成长。相反,近两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恶化,让新兴产业陷入了成长困局。

据Wind统计,截至10月29日,平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下的40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业绩,共实现营业收入9799.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976.4亿元增长9.2%。但同时,多家公司在三季报中提到生产所需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带来公司生产成本提高,而国际市场萎缩又造成出口规模和利润水平有所下降,汇率波动导致出口销售结算遭受汇率损失,一些热衷投资的公司则面临巨大的投资损失。成本上升带来上市公司毛利率下滑,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收入的增长没能带来净利润的增长。统计显示,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40.5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622.08亿元下降13.1%。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行业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五大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分别下降5.6%、16.7%、34.9%、30.1%、15.1%;高端装备制造略有增长,增幅为1.5%;仅生物产业同比增长11.3%。

新兴产业“制造化”

在国家的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置于“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高度,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如今,新兴产业不仅没有取得超预期的增长,反而出现业绩下滑。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我国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多集中在制造环节,这将新兴产业公司引向微笑曲线的中段,却忽视利润率最高的研发和市场,结果造成企业盈利能力脆弱不堪,难以承受经济波动带来的成本上升。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目前各地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常热心,但是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投资等问题。“我国的新兴产业面临‘制造化’的苗头,很多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出发点是吸纳就业和创造GDP,因而出台的扶持政策大多都集中在对制造环节的补贴。”一位研究产业政策的专家表示。

有券商研究员指出,一些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拉动投资和短期内增加GDP,由于不具备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只能充当产业链中的低端加工或组装角色,在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企业议价能力不强导致盈利能力减弱。

国务院信息中心主任高世楫撰文表达了对新兴产业发展重蹈其他产业“暴生暴滥”覆辙的担忧。他表示,我国很多产业发展常常经历的一个怪圈是,当该产业出现重大发展机会的时候,各种资本会大举进入该产业。在没有自主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企业就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在国内迅速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往往在一半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外经过多年才能实现的产能。这种快上大上的结果很容易迅速导致国内甚至全球的产能过剩。

我国新能源产业近几年的发展正演绎了这种“野蛮生长”的路径。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经历短暂繁荣后,迅速陷入全行业亏损、龙头企业濒临破产的窘境。虽然该行业的衰落与国际金融危机、欧美市场萎缩有关,但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扶持新兴产业过程中过于偏重制造环节,导致短时间内大量项目上马、产能严重过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