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抉择
按照公开资料,美国智能电网和国家电网公司一样,将智能电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年,各州政府计划并着手发展;第二阶段是2010~2020年,家电设备能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远距离操作;第三阶段是到2030年,各种电器设备都能自行控制负荷量,届时全美用电量降幅可达到4%,相当于节省204亿美元电费。
美国“智能电网之父”、“全球智能电网联盟”的负责人史蒂夫•豪塞尔认为,中国发展重点集中在发电站、变电站和输电线的智能化上;而美国比较注重终端消费者管理,比如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但未来我觉得两种趋势会融合,并可以互相吸取对方的经验。”
中国的路径选择,与欧洲的远距离输送清洁能源有相似之处。不过,欧洲采用高压直流,而国家电网公司采用的是特高压交流;欧洲远距离输送更多的是可再生能源,而国家电网公司远距离输送的是“大火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可再生能源”。
中国电科院高工苗新认为,国际上正在形成智能电网的三极态势,即美加、欧洲和中印三种发展类型,“中国正在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在实施层面,反而是中国走在了前面。”吉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羡崇告诉记者,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转变,智能电网作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已经毋庸置疑。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层面,中国并没有“迟到”,恰恰相反,国家电网在智能电网方面的一系列工作进展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钦羡。
“虽然我们确立了很多智能电网的标准,但产业工作铺展很困难,这一点中国国家电网很让我们羡慕。”7月26日,美国电力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爱德华公开表示。
张义斌告诉记者,他们也经常和国外同行探讨学术,“国外许多同行,包括美国的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主席,都对我们非常羡慕。美国那边想做输电方面的研究建设是很难的,因为州与州间、公司与公司间都有着不同的利益,加之物权法,要是想架一条输电线困难重重。”
“比如技术攻关,中国是有组织、成体系地在向前推进;相比之下,国外在这一块就非常零散,因为他们的业主零零散散,不是技术人员想做就能做成的。”张义斌说。
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将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上报国家发改委,而国家发改委方面的消息显示:智能电网已经确定将被写进“十二五规划”。
实际上,目前学界的焦点,并非电网该不该智能化,而是中国应不应该大面积上马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除了一些技术问题,反对派学者主要是攻击我们垄断,因为我们是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一不愿具名的干部说,“铁道部力推高铁,和国家电网公司力推坚强智能电网有本质的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