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州,北部沿海一座座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直指蓝天。到2020年,这里将建成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形成170亿以上的新能源投资规模。“绿色效益”源于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当今每一个社会主体的时代使命,更是国家电网公司作为责任央企的战略抉择。
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天鹅栖息的艾里湖,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等等,这些都对开发过程中的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开发最大的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
为更好地满足山东省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对电力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然而,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同时,也给山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隐患。
为此,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前研究新能源的消纳问题。2011年该公司与中国电科院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成功上线,提高了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今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又依托清华大学开展“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网发电调度模式与关键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山东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环保责任,把环保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工程质量要百分百达标,环保工作更要拿满分。”在东营供电公司110千伏科化变电工程施工现场,项目总工孙晓云说,凡是他们管理的在建项目,从施工准备、材料堆放、废弃物管理,到线路牵张场地施工结束后的复耕还田,甚至细化到现场施工驻地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方式,都有着严格规范的明文规定,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