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东方海滨城市青岛,每到夏季,夜景灯光璀璨:啤酒街闪光的水幕、八大关异国风情的灯火,在夜幕下闪着瑰丽的光芒,将青岛的浪漫尽情地挥洒着。电,点亮了城市的夜色,更担当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去年以来,山东没有出现缺电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外电入鲁”战略的实施。目前,山东电网接纳外电能力已达到750万千瓦,基本满足了济南和青岛两个城市的用电需求。
“十一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强劲,而山东省内煤炭资源有限,供需日益紧张,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给环境、运输等方面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仅靠省内电源已经难以保障山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预测,2012年全省负荷高峰电力缺口将达545万到647万千瓦,2013年至2015年负荷高峰电力缺口最高可达2230万千瓦。山东省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直接原因是受电煤产能、价格、运力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发电出力不足,根源在于电力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综合分析煤炭等资源条件以及环境、运输承载能力等因素,山东全省煤电机组的极限容量只有1亿千瓦,因此,仅靠省内就地平衡已经难以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新的形势,要求山东必须转变省内自我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通过发展特高压电网,接纳省外来电。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积极回应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山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科学论证,全面分析了特高压电网和省外来电对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提出必须转变山东电力发展方式,由本省自我平衡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积极通过特高压电网接纳省外来电,以满足全省未来电力需求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论断,并向山东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不仅明确了分阶段接纳省外来电的比例,即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5%、15%、25%左右,还进一步分析论证,提出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山东电网将分别接纳省外来电400万、1600万和3900万千瓦。
目前,山东电网对外联络线路总共有五条,分别是±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500千伏辛聊Ⅰ、Ⅱ线,500千伏黄滨Ⅰ、Ⅱ线。±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线路将来自宁夏东部的清洁电能,通过1300多千米长的“电力天路”运往山东;500千伏辛聊Ⅰ、Ⅱ线,500千伏黄滨Ⅰ、Ⅱ线是山东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联络线路。这五条线路在山东电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外电入鲁”通道每天向山东输送约2亿千瓦时电能,相当于用每天用载重60吨的车皮运送标准煤100节,占到整个山东用电的六分之一。2011年,山东共接纳省外来电462.8亿千瓦时。外电成为新增电力的主要来源,为缓解山东省供电压力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积极吸纳省外来电,推进“以大代小”替代发电,全省累计节约标煤15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10万吨。
2011年3月8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推进山东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坚强智能电网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规划投资1100亿元,用于加快山东坚强智能电网、电源、电动汽车服务网络、电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双方面向“十二五”加强长期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拉开了政企合作,共同推进坚强山东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
沟通合作,政企共赢,特高压“外电入鲁”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之间形成了深度价值认同,为山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电力保障。
根据“外电入鲁”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山东将通过特高压输电通道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煤电基地和山西、陕西煤电基地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省内。届时,“外电入鲁”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将会进一步保障山东省用电高峰时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