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民企如何突破锂材料业技术壁垒?(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江苏经济报    2012/5/14 9:28:46  我要投稿  

记者: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何解决融资问题?

周董: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通过资本市场筹集长期资金。年产4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建设资金8050万元均为超额募集资金;去年3月公司上马的锂电池隔膜项目所投入的近1亿元,即包括了8,720余万元超额募集资金。当然,公司对发行新股、债券等融资方式一直比较审慎,以确保股东权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良好的银行资信保障了公司的后续融资能力。

记者:如何吸引创新所需的人才?

周董: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吸纳人才。完善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创新使用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把人才使用与人才成长周期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收入凭贡献。建立全面保障体系,对人才实行年薪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享受住房公积金,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向心力。

记者:如何看待国内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周董:在能源日益匮乏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汽车市场的未来方向,“十二五”期间将迈入产业化阶段,这必将带动锂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日渐成熟,未来的智能电网储能市场需求也将日益增长。

新能源材料领域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能够规模化生产锂电池六氟磷酸锂和隔膜的国内企业为数不多,产品大都只能应用于通讯用或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汽车用动力锂电池关键材料绝大部分仍依赖日本等国进口。包括我们在内,国内企业必须更多关注技术创新,加快解决汽车用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抓住产业升级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在银河锂业(江苏)有限公司位于张家港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几乎感觉不到这是3月上旬刚刚投产的新企业。虽然不时有繁忙的场景,但人车有序,物流井然,中央控制室整洁安静,偶尔传出调度指挥的对话声,即使锂矿石堆场也毫不杂乱。只有工人们一身黄蓝相间的工作服和现代感的护目镜透露出一丝新意。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有何独特资源?在锂电池材料业的目标是什么?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钱琼炜。

出身“豪门”

钱总介绍,一旦达产,银河锂业(江苏)公司将成为国内乃至亚太最大碳酸锂企业。去年全球碳酸锂销量约为12万吨,而银河规划年产能即达1.7万吨。

该公司的强大产能来自“豪门”背景。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银河资源有限公司独资建设,而银河资源的股东还包括中国的丰立集团、科瑞集团等,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以个人名义投资了3000万澳元。银河资源是国际新兴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第二大在产的锂矿资源,银河锂业(江苏)是其在国内首家投资企业。可以说,“上下游一体”是该公司的独特优势所在,即母公司银河资源提供锂矿石,自行加工碳酸锂,完全控制产业链。

钱总告知,全球品质较高的锂矿石资源集中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在全球锂材料业,凯密特(美国控股)、美国FMC、智利SQM是三巨头,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目前国内较大的企业有四川天齐锂业,年产1.2万吨,上市公司;江西赣锋锂业,年产数千吨。

中国之局

银河资源何以斥巨资在中国建设锂材料生产基地?钱总坦言,“银河”对于全球和中国锂电池市场需求有着清醒的判断:2020年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数量将扩充2-3倍,车用锂电池产业增长将更快;而中国市场的规模将居全球前列。3月上旬的开业典礼上,银河资源总部全体董事会成员、高管团队以及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尽数出席。

因此,银河锂业(江苏)的目标颇为远大新能源领域锂电。

池上游材料的全球最大供应商。锂电池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电池级、EV级、EV+级。所需碳酸锂的纯度分别为>99.5%、>99.9%、>99.99%。其间售价相差巨大,目前水平为电池级约4万元人民币/吨,EV级超过5万元,EV+级高达8-10万元!而该公司EV级产能居国内之首。钱总告知,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全自动生产线,设备总造价1亿美元。其中锂辉石焙烧窑炉长50米,同类全球最大。还将扩建5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国内最大。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