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不会放弃对低速车的发展
主持人:正如专家所说,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仍然在导入期,政府鼓励大家,不给补贴,就是害人,至少眼前是这样,没有赢利模式。同样的问题到奇瑞,QQ3纯电动车卖得不错,卖多少钱,赚不赚钱?
刘心文:奇瑞QQ这个车可能家喻户晓了,QQ3我们只是在做一种实践,它是低速车,因为确实行业上面存在一些争议。还有很大部分的共识认为这个市场是客观存在的,这个市场还相当大。在这方面的实践,主要通过低速车,低成本,能够来培育和锻炼我们的技术,从低速车上我们收获了很多。
后来我们发展M1纯电动,包括下一代电动车研究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些技术,都会有继承提升和发展,我们不会放弃对低速车的发展和研究,甚至我们在这个上面还会有一些技术的升级。当然我们还是以高压锂电为主要方向,M1电动汽车,今年要大面积的推广示范。我们还有一些非技术方面的要解决的问题,财政补贴是这个阶段过渡时期很重要的保障,但目前芜湖还不是新能源推广试点城市,我们还在争取。
吉利新能源车明年起大规模上市
主持人:现在其实很多新能源车非常好,但是现在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卖不好。我们讨论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中国汽车业一直讲跟随战略,在新能源汽车上,吉利的跟随战略是最明显的,什么都在做,但似乎没有主攻方向;你们到底走哪个方面?
由毅:我们实实在在的在做,包括产业化的项目,这些项目陆陆续续地从明年开始大规模上市。从吉利来讲,或者我们大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不是我们开发不出来这个车,前期的导入期我们靠政府的补贴也好,这个是可以,但是最终这个产品要真正市场化。因为财政补贴是不可持续的,未来要靠自身的运行,电的成本远远低于油的成本,在运行当中,前期的一些投资能够收回来。
从企业来讲,我们更多要把技术做扎实了,电动车不仅仅是电池,这里面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要把所有的到产业化的技术做扎实。具体说到量,我想谁也不敢说。成本下来了,或者说现在政府的补贴,市场能够持续,这个量自然会上来。
主持人:我们在座的都是企业实体,企业的最高使命是要赢利的,所以现在大家理解,即使我们都在跟踪,都在做,但是市场如果脱节的话,我没有赢利,这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是新能源产业化的问题碰到的最大尴尬。
同题问答2015年50万辆,究竟靠不靠谱?
主持人:最后让每位围绕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提到的两个问题,给一个答案,中国制订了“2015年50万辆、2020年500万辆”的新能源车推广目标,你们觉得有可能吗?为什么?
徐建明:王秉刚先生在解释的时候也说了50万辆和500万辆只是一个概念,我赞同那这个说法,是表明一种趋势的存在。
李云飞:我觉得这个目标能够超额实现的话必须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要加强对电动车的引导和认识;第二,要摆脱对充电的依赖,而是利用每个家庭自己的电源;第三,电动车开始推广时,价格较高,要依赖财政补贴;如果说年一般电动车企业销售量到了5万台,才能实现规模化,对比亚迪来说2万辆就够了;第四就是中国的地方保护和贸易壁垒制约了电动车发展。我觉得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解决掉,不要说2015年50万辆,60万都不是问题。
黄晨东:这个量很难达到,通过加大政策力度,把一些困难解决掉。新能源车也好,跟其他的车一样,新产品也好,你毕竟开发一个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违背不了科学规律。况且我们这个技术积累,现在还有一定的差距,跟国外相比。如果加大政策力度,还有点希望。(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刘心文:我个人认为,2015年50万可能有些难度,但是2020年500万,不是没有可能。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令全世界大跌眼镜,如果老百姓真正认知了电动车的好处,我相信那个时代就到来了。一些用户对电动车没有概念,或者觉得好像离的太远,开过以后就觉得很好,但是一问到价格可能有些犹豫。从车本身来讲确实有优势,开过的人,跟没开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我觉得大众认知能达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