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混合动力是当下的最好选择,所以中国应该采取以电动汽车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尽管电动汽车有着诸多优势,但电动汽车在关键技术——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电动汽车发展成熟之前,我们要同时推广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其它新能源技术,这才符合节能减排的初衷。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产品,目前在国际上日本的技术相对成熟,丰田普锐斯在美国卖了300多万辆,销量可观,而在中国只卖了几千辆,一是由于理念不同,价格也不同,还有就是混合动力油电混合技术相对复杂,中国还没有达到日本的水平。那么混合动力汽车的寿命究竟有多长?我认为这个是由过渡期的长短来决定,也就是要看电池成组技术是否成熟。
记者: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它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那它的发展又是什么样的?请您就此谈一谈。
方英民:现在大家都在说电动汽车,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个话题如果展开说,挺复杂的,简单点说,我认为电动汽车本身其它技术没有问题,都是相对正常的在发展,最关键的是电池问题。为什么电池问题这么突出,原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就是电池。电池有很多种,目前国内纯电动汽车使用的主要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这三类。铅酸电池由于体积大、重量大,污染环境,所以逐渐被镍氢电池所代替,但镍氢电池也存在一定“记忆效应”,也不是最佳选择,再加上它的比能量不如锂电池,所以真正从电池的优势上来说,锂电池的优势最大。锂电池体积小、重量轻,循环寿命高,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是前面几种的若干倍,因此锂离子电池逐渐取代铅酸和镍氢电池,成为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目前三种锂电池并驾齐驱,即锰酸锂电池、磷酸亚铁锂电池和三元材料电池,相对来说铁锂电池占得比例大些。总之我认为动力电池决定了电动车的发展,之所以有第二次电动汽车的革命性转折,是与汽车的动力源——电池密切相关的,它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它什么也谈不上。
记者:目前大家谈的最多的是电池,但只是谈到单体电池特性,很少或闭口不谈电池成组应用的情况。而电池在电动车上的应用一定是成组的,请您就此问题谈一谈您的看法。
方英民:大家目前谈的最多的话题是电池,但用在电动汽车上的是“成组电池”。目前很多企业在电池串并联的方式上还是百花齐放,各有不同。电池成组技术的成熟是个关键,但现在大家谈论的还是单体电池,谈它的安全性,谈谁家做得好,但是没有谈电池成组以后谁做得好,是因为成组电池的关键技术没有真正解决,还在争鸣之中。虽然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成组”这个关键问题,但困惑的是怎么成组?什么是最好的成组?对这个核心的问题还没有拿出一个定论,这将影响了整个电动汽车业的发展。
一般电池厂家经常会给一个指标,那就是:单体电池循环寿命1500次左右。这相当于即使每天充电,电池都能够使用3-5年,基本接近汽车本身的寿命,但其实这是一个理想状态,实际情况往往相差很远。问题就在于成组。2011年9月国家电池检测中心王子冬主任在杭州举办的电池沙龙中介绍说,电芯单体循环寿命即便做到千次以上,但是只要电池一成组,检测结果循环寿命大多会锐减成单体时一半或更低,这已经成为事实,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要求,所以目前的关键是:怎样能使正确的成组理念用在电动汽车上,使电动汽车真正的跑起来。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缺乏规范、指导、示范的作用,行业、企业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各厂家不仅电池尺寸大小不一,有的连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技术标准也不统一。其实单体电池的标准很重要,希望国家权威部门能尽快拿出一个意见,或形成一种标准,来指导企业做这些事,这具有重大的意义,否则就要浪费资源,影响发展进度。电池成组技术目前也没有最佳的结果,我认为电池成组技术的突破很关键,只有成组技术突破了,才能真正解决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这就是我始终如一讲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