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记者: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2012年公司组织开展“安全年”活动,为加强直属单位煤矿、发电、装备制造等产业和集体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产业发展部如何督导直属产业单位开展好“安全年”活动,为发展筑牢基础?
张春城:落实公司“安全年”活动部署,指导直属产业单位开展“安全年”活动;完善直属产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风险监控、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强化煤矿、发电、电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良好局面。
记者:公司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公司直属产业单位进一步优化管控模式,压缩产权链条和管理层级势在必行。产业发展部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春城:我们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优化管控模式,压缩产权链条和管理层级:
体制创新。探索对直属单位按业务特点分类管理的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强化归口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分工与协同,优化直属产业管控模式,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国务院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强政策研究,推进集体企业重组整合,规范产权结构,压缩管理层级,为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机制创新。在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上下工夫,促进产业和市场接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领域推动建立总量控制、适应市场的用工机制与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以试点分红权激励为重点,探索实施技术与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有利于鼓励创新、提升绩效的市场化分配机制。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研究建立业绩分类考核体系,提高考核的量化程度和针对性。健全产业单位二级机构负责人业绩考核机制,加快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建立以岗位、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考核与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织产业单位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开展产业单位企业效能评价试点,引导企业加强对标,消除短板,提高核心能力和运营效率。
记者:产业发展部如何解读公司“加快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的产业化步伐”的要求?有何具体规划?
张春城:近年来,公司立足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服务能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捷报频传。一批输电大通道工程、新能源外送工程和科技引领示范工程建成投运,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高。特高压输电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智能电网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公司产业发展要紧密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和服务。下一步,产业发展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特高压、智能电网关键技术攻关,在1000千伏自耦变压器、±800千伏换流变压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核心技术以及智能变电站、智能调度等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突破,支撑电网建设。
二是配合特高压与智能电网建设,加大煤电一体化、抽水蓄能及新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步伐。
三是充分利用直属单位在坚强智能电网核心技术优势,推动直属单位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国际电力工程总承包、技术管理咨询等业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四是完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公司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数量。做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国家级科技奖项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