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加快产业合作步伐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暨产业联盟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同时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还与16家电力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加快产业合作步伐。
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国家电网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着力在智能电网前沿技术和学科交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在新能源并网、智能配用电、电力设备智能化、通讯与信息、支撑电动车的电网技术、分布式能源、第二代高温超导等方面进行部署,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国际知名的研发中心,为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作出贡献。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还与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16家电力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联盟成员能迅速而充分地了解国家政策,沟通电网企业的需求,获取最新的技术动向和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市场推广应用,推进我国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
智能电网产业联盟成立 超导应用将成产业重点 近日,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暨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国内智能电网界著名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使国家智能电网研发中心有了“智囊团”,而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与上海市电力公司16家电力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意味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进入了产业合作新阶段。智能电网遭遇并网“拦路虎”
“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思路将分稳步实施、示范带动和效益评估三个阶段进行”。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智能电网领域著名专家、中科院院士程时杰介绍说,“目前,我国智能电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解决大规模集中式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问题。”
智能电网(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交大教授蔡旭告诉记者,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侧重点有所不同,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大量集中开发的风电场由于当地消纳能力不足需要通过电网进行远距离外送,如何将大容量间歇性风电并入电网成为目前电网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也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
除了并网问题,程时杰介绍,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其他的难题,如智能输变电、智能调度与厂网协调、智能配电与用电、智能电网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安全等。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智能电网才能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组“智囊团”建“产业联盟”
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总投资2.8亿元,是国家能源局授权的第一批能源产业研发实验基地。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新成立的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智能电网界著名学者组成,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电机、高电压、信息等多个学科。学术委员会就像是一个“智囊团”,为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