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编者按:早在“十五”之初,我省就提出“武汉城市圈”这个战略构想,到“十一五”初期又从战略层面逐步升级,直到2007年12月升级为国家战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当初,两型社会对普通百姓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在“十一五”后期的短短3年时间,武汉市民已经具体地感受到了“两型社会”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此,本报今起再推“‘两型’成就、百姓感受”系列报道。
“聪明的电网”会煮饭——
1智能电网走进生活
16岁的龙涛,是个时尚达人,他对一切跟科技有关的东西都非常感兴趣。家住汉口百步亭的他,自从去年到上海世博园参观过后,很多新奇的想法就深深扎根他的脑海里了。“在办公室或车中掏出手机按几下,等推开家门,空调已经提前开启,热水器烧好了热水,电饭煲也煮好了热气腾腾的米饭……”龙涛想象着有一天,能够实现这样的生活。
事实上,这样的生活并不遥远了。去年5月,上海世博园里,记者就曾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体验了一把“聪明的电网”生活。
在国家电网馆里的智能家居展示区,用户只需按一个操作总台或手机的按钮,就能控制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开关。
“即便是出门忘记关电器,再不必急忙赶回家,远程遥控也能关机。”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国家电网馆,记者看到,“电网”将变身为一个聪明的“电管家”。用电高峰、家用电能告急,住宅小区里一些不急用的公告设施暂时停电。每户家庭可成为一个电能“交易站”,用电的同时还能“生电”,家里若装有风能、太阳能发电设备,用不完还可“上传”至公共电网。据介绍,不仅是一个小区内,不同小区间,甚至不同城之间也能在智能电网的“指挥”下实现智能化的电能调配。用电低谷时储备起来的多余能量,还可用于给电动汽车充电。
而在湖北成为国家智能电网的试点省份后,这样的生活越发近了。
据武汉供电公司透露,年内,该市城区100多万家庭和单位用电户,将全部免费更换电表。新电表属智能电表,表面有显示屏,可显示已用电量,尚余电量、金额等数据。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智能电表将为普及遥控家电铺下“垫脚石”。居民在家里安装“智能互动终端”设备,与家中的每个电器相连,上网即可对家中电器远程遥控。
屋顶上发电自用还能卖钱——
2十多亿打造智能电网
“电网的智能网,不光能带来智慧生活,最大的优点,是实现能源的智能化配置,最终充分节约能源。”对于打造智能电网的好处,省电力公司专家这样表示。
专家介绍,以终端设备智能电表为例,甚至可以帮居民制订更省钱、低碳的“用电方案”。记者发现,智能电表上列出了用电绿色指数、用电明细、耗能分析、分时电价等多项数据。用户通过这个电表能看到实时的用电情况,包括空调、空气净化器等每个电器的用电量,并及时作出调整。
而智能电网建成后,自家屋顶上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这样就有用不完的电,还可以进行储存,并且还能送到大电网“卖钱”。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是绿色能源的配置平台,通过清洁能源分布式接入、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实现节能环保。
而由于实现了双向互动,既保证了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又提高了电网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极大地促进节能减排。
于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的规划。在年初刚刚通过的《湖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被专文论述。
而来自省电力公司的消息,2011年,我省将投资约十多亿元建设智能电网。
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220千伏应城变电站等两座智能化变电站已进入建设改造阶段,武汉水果湖地区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全省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即将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全省用户数达到200多万户,新建完成5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300个交流充电桩。
2011年,我省应城、武汉鲁巷智能变电站将投运,有“千里眼”之称的全省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体系将建成,部分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制;武汉水果湖地区配电系统将投入自动化运行,黄石和咸宁电网的调控一体化试点项目将开工建设;用电智能化的基础项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用户数将新增150万户;新建电动汽车充电站3座、交流充电桩100个;武汉将开展智能用电小区改造试点,同时在试点小区开展电力光纤到户工作。
光谷已经赚了20多亿元——
3武汉产业链抱团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