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从年轻助教到世界级专家,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的陈清泉院士,见证了电动汽车工业化的孕育、萌芽、开花。“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电动汽车真正普及应用的那一天,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看到。”日前,陈清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电动汽车启动要靠政府推动
记者:在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的开幕式上,您说“我们将要见证汽车行业最大的变革。我们需要激情,需要想象力,需要创造力,需要集成,需要实现,同时我们需要投资”。应该如何理解您倾注在这句话里的理智与情感?
陈清泉:这段演讲是用英文发表的,用了六个“I”,分别是Inspiration,Imagination,Innovation,Integration,Implementation,Investment。“I”和“Eye”同音,我在演讲中也解释了这个比喻,发展电动汽车需要六双眼睛:看前面,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到方向;看后面,要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看上面,要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看下面,要知道草根百姓需要什么;看左面和右面,要了解欧美和日韩等国家是怎么做的。
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动汽车已经“上路”了,要不要上车?如果你要对未来进行投资,就要上来。汽车疾驶的速度会有多快,路上会遇到什么障碍,没人能预测很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预测。我认为,电动汽车发展要走两个阶段,一是启动阶段,二是商业化阶段。在启动阶段,主要靠政府推动,这个阶段成功了,考验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才能加速,进入商业化阶段。
电动汽车要与智能电网结合
记者:从产业链角度看,电动汽车怎样才能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
陈清泉: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关键要点可以概括为“三好”“两个结合”和“四个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