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人类未来生存的希望,当前存在“车多路少”问题,但电力大规模应用新可再生能源难点並不在于此,不是仅仅增加一些输电能力就可以,主要难点在新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这不仅是中国大规模应用新可再生能源的难点,也是世界各国面对的难点,只是要解决问题的侧重面不同。中国电力大规模应用新可再生能源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和经济的可行性,这是需要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逐步解决。这四个条件是:电网实现供需实时能量平衡是接纳新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条件。不确定性的新可再生能源电力远距离、大规模安全稳定输送是中国大规模应用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条件。解决中国风电、太阳能电设备制造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是中国大规模应用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条件。电网快速实时调频能力是接纳大规模新可再生能源必要条件。新可再生能源能否大規模应用最终取决于经济的可行性。
新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造价高,利用小时数低,单一可再生能源电力输电成本电价又要高于当前水火电力输送的2-3倍,还有电网增加储能裝置、系统热备用以及电网数据采集处理控制系统改造等巨额资金,这些最终都是要通过用户电价来承担的。除国家财政补贴,新可再生能源电价水平、电价机制和用户承受能力是决定因素。因此,新可再生能源能否大規模应用最终取决于经济的可行性。
第四个要强调的是:中国“智能电网”建立,传统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别是高效、清洁、低碳煤燃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来二、三十年中或更长时期,中国始终是世界煤炭消费最大国,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电力以煤电为主的格局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中国能源的基本国情。中国必须要认真研究解决传统能源可持续发展,除大力发展水电、核电、超超临界火电、燃气联合循环等外,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特别是多联产IGCC、CO2捕捉和储存CCS问题必须要下大力气有所突破,既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中国应尽责任。美国在先进核能、燃气联合循环、煤气化联合循环等技木创新上,过去和现在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其中IGCC和CCS先后已进行了三、四十年的研究,現规划在8-10年后达到商业化运营水平。中国新能源,包括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高效、洁净、低碳煤电,应成为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要说的是中国“智能电网”的建立,政府决策科学化、全面主导、有效组织、政策支持是关鍵。
中国“智能电网”建立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集国家之相关力量。涉及电网、发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制造、金融及中央、地方政府等方方面面,涉及国家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法规标准制定、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改革、合理竞争市场环境和定价机制建立,宣传教育等等。
中国“智能电网”战略要在政府主导组积下制定、执行。首先要明确宗旨、核心、基本形态以及关键技术等基本概念;其次在基本概念清晰基础上,经系统论证,再确定阶段目标、重点;然后是局部试点、全面推进。
中国“智能电网”标准规范先行问题。必须在战略已明确前题下才能坚持标准规范先行,而且标准规范和试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标准规范无从实施,没有试点实踐,标准规范不可能完善,更不可以成为全面推行的标准规范。另外,还有统一国际标准问题,特别是电网与电源、用户等外部接口界面上的标准。
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和基础现状落后于发达国家,建立更要经历二、三十年一个较长时期和数万亿元的巨大资金支持,欲速之则不达。在提高认识、实事求是、积极慎重、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中国“智能电网”战略架构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