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3月5日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国在坚强智能电网科技创新和实践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但科技创新将如何支撑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发展又将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笔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2月26日,他刚刚因在智能电网科研等领域的成绩和贡献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持续发展要求科技创新
“现在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是一些清洁能源例如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强的特征,原有的电网技术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对其经济有效地利用的要求,要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相关技术当然也需随之创新升级。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连续过程。”
薛禹胜对记者表示,应该将智能电网理解为电力系统持续发展的一个愿景。目前,这种愿景包括电力供应安全性和充裕度的不断提高,具有向可再生能源开放、向用户参与和监管方开放以及控制系统开放的性能,并考虑到节能减排、风险管控等因素,满足不同角度提出的要求。此外,还要求更加节能,更加环境友好、用户友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薛禹胜说,不难看出,这是个多领域、多专业、多目标的系统优化工程,也是一个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多方面技术的革新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使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开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再向‘中国引领’转变。这也与智能电网的特性相符合,即适应不断改变、提升的需求。”谈到近年来我国在电力设备制造上取得的重大进步,薛禹胜表示,智能电网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以科技创新应对新挑战
智能电网如何实现“自适应”?“智能电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包括支撑用电需求侧管理、用户用电模式等在内的所有技术都必须有所创新和提升。”薛禹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