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研发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相关政策也将着力解决新能源上网电价和电网接入问题。
进入商业模式阶段
不可否认,智能电网正在带动中国经济形成一个全新的、庞大的“智网产业链”,而新的产业必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因智能电网而产生的各种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实际上,智能电网的辐射范围相当广阔,包括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而后续还将衍生出诸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多新的产业。
有专家分析,这些产业随便哪一个,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在千亿元以上。
与智能电网关联最密切的当属新能源发电,未来因智能电网获益最大的也是新能源发电。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了解到,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战略规划》对2020年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目标大幅调整,调整后的幅度分别为1亿千瓦和2000万千瓦。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依照规划,仅风电行业的投资就将超过1万亿元。
除了新能源,另一个将因智能电网而受益巨大的将是电动汽车。根据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草案)》,中央政府未来十年将分两个阶段、集中投资1000亿元,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
随着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投入的加大,产业链也越拓越宽,商业模式多种多样。在电动汽车方面,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国家电网公司将以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为基本商业模式,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布局和建设。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今年完成的北京、杭州、天津、合肥、南昌等城市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电动汽车完整的商业模式也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