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工设备与可追踪、互动的要求尚有差距,不过欣慰的是,电工企业已经在正确的研发路线上摸索。
一个转变是,电工企业越来越注重用户需求,并研发相应产品。一位熟悉特变电工衡变技术研发的人士表示,衡变此前已经了解了客户关于预留传感器空间的诉求,并正在尝试研发可预设传感器放置点的产品。
另一个转变是,在电力设备可辨识方面,部分厂家已做出探索。在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中,ABB为换流变压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台监测设备。同样,南通晓星公司也研制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尝试解决变压器的监测问题。
设备的进步需要标准支撑。作为对设备研发的支持,智能设备标准化研发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部主任、北京电工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卢琛钰向与会代表保证,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将根据智能电网发展情况及时开展。
卢琛钰表示,他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和电网企业,加大智能电网领域标准化工作。例如,在智能电网设备这一块,他们已经成立了智能电网设备分委员会,计划首先启动输和配两方面,尔后全面启动。
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说:“我们将面临长时期的产品升级过程,就是智能化过程。”“聪明”的电力设备是发展的必然,企业要做的就是缩短实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