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
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降温、采暖负荷“尖峰化”特征明显。例如,近年来夏季国家电网经营区空调负荷峰值占总负荷比重已经超过三成,局部地区某些时间段甚至超过五成,成为影响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
从发电侧看,新能源作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日内出力波动大,极热无风、极寒无光、晚峰无光可能导致新能源出力严重受阻,影响发电能力。这对电力系统的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提出更高要求。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到6.8%,较“十三五”年均增速上升1.3个百分点。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两位数增长,达到11.0%,主要源于新能源发电高速增长(27.3%)。受常规电源增速慢于电力负荷增速、多重因素制约电源实际发电能力、电力负荷日益尖峰化、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十四五”以来多次出现时段性区域性电力供应紧张。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加强电力供需研究、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尤为重要。
从国内经济看,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好于预期。
从能源供应看,一季度原煤产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煤炭价格明显回落;天然气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供需形势总体平稳。
从气候气象看,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对电力保供产生不利影响。
国网能源研究院研判,2025年全国用电量将达到10.3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新能源新增装机将再创历史新高。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8.2亿千瓦左右;新能源总装机超过18亿千瓦,占比超过47%,太阳能装机占比超过30%。
综合考虑一次能源供应、经济增长和气象等重要边界,国网能源研究院认为,今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偏紧,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紧张,紧张的形势较“十四五”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足做好电力保供准备。
注: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于7月4日“国网能源研究院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