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新疆阿克苏地区:全力建设南疆新能源送出节点工程(5)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阿克苏地区发改委    2023/3/14 18:17:41  我要投稿  

第四节 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按照“三线一单”划定,围绕生态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形成“两群两带,双主一次”产业整体布局结构。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强化园区功能发挥,形成产业高地和集群发展。“十四五”时期力争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县(市)工业增加值比重80%以上。

第五节 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阿克苏-温宿-阿瓦提-阿拉尔、库车-沙雅-新和-拜城2个城镇组群,加快培育阿温同城区域性中心城市,稳步推进县城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市政公共交通设施,实现城镇间、城乡间快速通达。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布局,不断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增强城镇的人文特色。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绿色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加快城镇管理信息化步伐,全力推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智慧化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职工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坚持“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宜居宜业公园城市定位,开展城镇环境整治,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改善县城公共厕所,完善市政管网设施,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城镇功能品质。

第六节有序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按照“一特色乡(镇)一主业、多业整合发展”思路,采取“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的原则,合理、有序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引导二三产业向特色小城镇集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重点打造被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以及自治区首批试点的9个特色小城镇,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作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和服务农村、集聚产业的中心,培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第七节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格局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城乡联动,农民梯度转移。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发优势,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着力形成社会事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城乡全面覆盖的新格局。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突出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产城融合,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

第十章 推进文化润疆 建设先进文化引领区

持续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和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发挥文化浸润作用,深入开展以“聚民心、兴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铸魂、培育、传播、坚守等十大文化润疆示范工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干部群众心灵深处。按照“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要求,不断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营能力,形成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主流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阿克苏故事。

第一节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通过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堤坝”。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标识明显、内涵丰富的宣传文化阵地。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阿克苏特色文化品牌。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不断丰富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地区影剧院、塔里木歌舞团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推行“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等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阿克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守护非物质遗产。加强乡村非物质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抢救濒危民俗文化遗产,确保文物古迹不受破坏。加快建立农村非遗数据库。发现、保护、培养民俗文化传人,严格遵照传承人认定制度,积极推荐农村艺人为各级传承人。组织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命名评选和民间实用人才绝活展示活动。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和礼仪。积极保护古村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第二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标准,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动态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实施城市书房工程项目,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地、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作用,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演、巡讲和全民阅读、艺术培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全民健身等文体活动。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歌咏、书画、读书、朗诵、文艺演出等活动,活跃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地、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素质,引进年轻化、知识化、热爱群众文化的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调动各族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与自主性,构建全面覆盖、满足需求、凝聚人心、引领风尚、助推稳定的文化工作新格局。

第三节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坚持制作、播出共同发展,市场、行业各行其责,逐步实现制播分离,促进节目制作的专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加强新媒体建设,依托互联网,发挥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宣传作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宣传多元化。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库、数字图书馆,实现文化资源、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形成全覆盖的数字群众文化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化精品,丰富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优秀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运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广播电视、书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探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化。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充分发挥文化企业供给作用的基础上,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增加文化资源总量。

第十一章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治理示范区

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阿克苏。

第一节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以阿-温防控区为重点,强化大气污染防控力度,落实能源“双控”目标,持续推进工业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和河(湖)长制,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强多浪河、阿克苏河等13条河流及上游水库等4个水库的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各类水体污染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在工矿企业及其周边、设施农业集中区等设置土壤生态环境风险监测点位,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区土壤生态环境污染调查及历史遗留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探索推行林长制。到2025年末,地区PM2.5年均浓度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自治区考核指标要求。

第二节 全面加强国土空间管控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着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立生态保护框架体系,运用“三线一单”规划成果,对生态严控区进行优化调整,整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实施“准入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珍稀濒危物种和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实施野生动物救护体系工程,加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区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巩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全力推进渭干河流域、艾西曼湖区域生态安全修复工程,着力推进空台里克百万亩荒漠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投入和运行长效机制,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和独立燃煤锅炉改造,积极推进农业污染减排,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推进村庄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建设一批生态乡(镇)、美丽乡村。

第三节 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以石油、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企业,各类生态环境风险源、危险废物及危化品、人群聚居区及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为防控重点,推进生态环境风险源调查与评估,完善防护设施、增强处置能力、落实防控制度和加强监管力度。整合衔接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保标准、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建立完善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涉危险废物、涉危险化学品企业、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风险管控区域土壤等为重点,全面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因地制宜推进县(市)、乡(镇)、村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设。

第四节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以“谁污染、谁补偿,谁改善、谁得益,有奖有罚”为原则,按照生态功能保护类、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类、环保设施周边区域利益协调类,分类实施生态补偿。加快研究实施沙雅县油(气)田开发生态补偿、阿克苏河等主要河流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健全生态补偿对象范围,根据不同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标准,强化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节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和资源节约

坚持节约优先,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逐步构建起包括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能源和绿色生活等四大体系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实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健全地、县(市)、乡(镇)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完善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用水定额体系。推进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建立健全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机制,维护河湖生态安全。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高效开展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产能力。严格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加大批而未供土地的有效利用,加快闲置土地处置,积极推动存量土地、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和城乡土地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不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积极开展工业绿色发展行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大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力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节能行动,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居民绿色出行。推进节约型机关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园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能源托管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提高园区管理信息化、可视化、精准化水平,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垃圾分类回收、餐厨废弃物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建筑垃圾等典型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专栏9:生态文明标杆区建设项目

资源回收利用。地区静脉产业园(西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地区静脉产业园(东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水回用项目;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一期工程;县(市)中水利用建设项目。

阿克苏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

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县(市)完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1万亩。

林业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库车市城市防护林项目;拜城县十万亩生态林项目;阿瓦提县胡杨林生态治理;乌什县沙棘林生态治理、塔里木河生态恢复与保护、托什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与保护、生态防护林滴灌工程建设项目、阿合雅镇高位生态蓄水池建设项目;沙雅胡杨荒漠生态治理项目;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及能力提升、林区森林灭火水源地建设、林区防火应急道路网络化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能力提升、草原应急物资储备库、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三级林业有害防治药剂药械库建设、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项目。

第十二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福祉打造民生建设先行区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扩大就业、增收致富、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社保扩面、安居保障、煤改电、兴边富民、公共安全保障、稳定惠民等“十项惠民工程”,让地区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稳定成果。

第一节 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以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健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各族群众就地稳定就业问题,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孵化效果好、企业存活率高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支持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形成地县乡村四级创业促就业工作体系,建立面向各族群众的创业服务平台。到2025年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

第二节 加快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建设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

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引领,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完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制度,满足城镇学前适龄儿童普惠性幼儿园入园需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鼓励更多优质生源在本地高中就读,创建6所自治区级示范普通高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广“引校进企”“入企办学”等联合办学模式,优化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作用,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主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培育建设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阿克苏教育学院转设为阿克苏师范职业学院,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持续扩大特殊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十百千”名师培育工程,进一步健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工程,建设“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打造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

第三节 全力建设健康阿克苏,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高地

加快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全地区再建成3所三级甲等医院,建成南疆中医诊疗中心、南疆传染性疾病诊疗中心;青少年临床心理诊疗中心、儿童诊疗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康疗中心。全地区新增12个自治区级、52个地区级和28个县(市)级重点学科;所有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手术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场所建设、检测设备的配备、检测和分析能力全面提升,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储备达标率达90%以上、应急响应及时率达到100%,检测水平、应急能力达到南疆一流、全疆领先;县级疾控中心应急处置能力达到南疆领先水平。加强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做好重大疾病的监测检测工作,提高重大疾病筛查率和规范治疗率。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覆盖率,落实母婴安全工作措施,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全地区统一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构建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的医保制度,深化药品全流程改革,继续推进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性医疗康养高地。

第四节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建设,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城镇所有常住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工作。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健全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医保报销比例。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做好“双拥”工作,推进库车市、拜城县、温宿县、阿瓦提县创建为“双拥”模范城市。大力推进青年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第五节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精心开展主题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新疆历史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并扩大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深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不断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

第十三章坚持依法治阿 建设团结和谐平安区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节加强法治阿克苏建设

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地区工作各个领域,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强以宪法为核心、民法典为重点的法律体系宣传教育,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第二节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

坚持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进反恐维稳工作向规范精细常态转变。坚持依法严打方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三股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优化完善便民警务站工作,加强网格化管理。做好稳边固防工作。坚持网上网下联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维护网络安全。

第三节促进宗教和睦和谐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更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爱国宗教界人士关爱培养,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经学思想建设,引导信教群众正信正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保障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动。全面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和信教群众的教育管理服务,不断改善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条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依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

第四节 全面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坚持用思想教育、政治引领、法治保障来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第五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重大疫情等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强化食品药品、网络等安全监管,抓好流通销售质量,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强化消防站、市政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智慧消防水平。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六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并完善向村(社区)选派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引导和帮助基层组织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信访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依法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法律工作者、退役军人等优势,做好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经济、金融、粮食、能源、生态、重要基础设施等领域安全工作,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体系。

第十四章坚持协调配合 提升浙江援阿综合效益

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以干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保障改善民生、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教育援疆为重点,注重系统谋划、点面结合、逐年推进、聚焦发力,大力提高援疆工作成效,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发挥好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第一节 民生普惠改善行动

坚持80%的援疆资金向基层和民生倾斜,重在立足基层群众所急所需,让更多普通群众享受援疆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乡镇“五小”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体社会福利设施的支持力度;健全完善劳务输出常态化合作机制,鼓励阿克苏籍人员赴浙江等内地省(市)务工、经商,加大对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二节 特色产业提升行动

发挥浙江优势和援疆队伍作用,打造“输血”“造血”齐头并进的立体援阿模式。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优势,强化数字赋能产业援疆,推动一批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经济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重点支持“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等品牌化工程提质增效。帮助开展精准招商,发展壮大“飞地”经济,围绕六大重点产业,深化与浙江及东部地区企业的深度合作,引导东中部地区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发展,加快完善地区纺织服装、能源化工、轻工五金、营养健康食品等产业链。聚焦流通渠道、业态、主体、平台、设施以及治理,进一步发挥浙江市场优势,支持直播等电商模式创新,做强电商产业园和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完善城乡电商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地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引客组客进阿力度,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优化提升旅游发展扶持鼓励政策,助力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助力提高地区待就业群体的就业能力,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三节 干部人才培养行动

提升干部人才培训项目的统筹性系统性,理清人才培养需求、目标及分年度举措,整合培训项目,打造工作品牌。做实做细干部人才培训,加强教师医生经管类党政干部等重点人群培养、实操培养、就地培养、创新思维培养、专业系统培养,分期分批组织地区干部人才赴浙江挂职、跟岗培养。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援疆,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育建设,支持建设地区、县、校三级教研体系,积极探索大组团、大帮带、大教研、大托管等新模式,让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果惠及更多基层学校。进一步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模式,全力打造重点(特色)专科,加快提升地区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建立人才激励与考核机制,激发援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持把援疆干部人才安排在最合适、最能发挥才干的位置上,让他们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发挥援疆干部人才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沟通合作平台。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行动

大力践行“两山”理念,弘扬柯柯牙精神,广泛开展各类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阿克苏形成重视生态文明、保护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实行林长制改革,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的森林保护发展体系。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支持地区荒漠绿化和森林建设论证,加强对人工林和胡杨林的保护。打好净土、碧水、蓝天保卫战,支持修复受污染土壤、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大力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门槛,控制污染行业和企业的引进。支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与技术引进。

第五节 民族团结促进行动

坚持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发挥浙江援疆纽带桥梁作用,积极开展县(市)、部门与浙江对口城市主题交流活动。深入推进浙阿“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以少先队员为重点组织开展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交往活动。大力实施“我爱浙疆”系列文化润疆工程,借助浙江文化产业优势,加大文化走亲力度,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阿克苏“多浪·龟兹”特色文化品牌输出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文化礼堂升级改造,帮助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精心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

第十五章坚持协同联动 建设融合发展创新区

第一节 全面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坚决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支持兵团向南发展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兵地一家人”“兵地一盘棋”思想,加强兵地发展规划衔接协调,合力提升区域内阿克苏市中心城市和阿拉尔市副中心城市功能。推进兵地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共建共管共享。完善兵地联合维稳常态化机制,形成兵地维稳合力。加强兵地双方在经济、文化、社会、干部人才、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融合,形成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交融共建、生态环境共保、维稳责任共担、民族团结共创的局面。

第二节 深度推进油地融合发展

围绕油地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发展目标,深化油地关系,加强油地共建战略合作,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项目联手,打造产业联盟,推进更多石化企业属地化注册,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推动油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逐步提高油气资源开发市场化程度,增强油气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

第三节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牢固树立“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思想,深入做好“双拥”共建工作,确保军地联系制度化经常化,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深度发展格局。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大力支持驻阿部队现代化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等基础建设。

第四节 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

通过系统整合提升地区中心城市与各级城镇肩负的空间职能与使命,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形成西(双阿,即阿克苏和阿拉尔)、东(库-沙-新-拜一体化)两个发展核及两大城镇组群,市、县全域乡(镇)为紧密层或联动层,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紧抓撤地设市机遇,构建南疆“一体化和特色化并重”的融合发展创新区,以一体化的城镇格局全面带动、协调地区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同时按照“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要求,突出县(市)域发展特色,明确各个县(市)发展定位,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体系。至“十四五”末,基本实现地区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农村人居环境现代化。

第十六章坚持党的领导 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证

第一节 巩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长效机制,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组织集中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各项制度,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干部人才队伍

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以及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突出政治标准,持续壮大党员队伍,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开展好“访惠聚”驻村工作,落实落细“1+2+5”八项任务,推进驻村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干部的关心关爱,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激励干部人才担当作为。

第三节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进一步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第四节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形成合力、凝聚共识,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十七章坚持体系管理 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

第一节 强化规划体系管理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健全地区“十四五”规划体系,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建立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由地区、县(市)、乡(镇)基础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地区规划体系。不断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加强规划公开公示,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健全规划管理制度,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第二节 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阿克苏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有利于保持地区战略连续性稳定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加强党的领导,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规划质量,强化政策协同,健全实施机制,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构建发展规划与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地区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提高地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增强指导和约束功能,聚焦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跨区域大项目,为各类规划系统落实地区发展战略提供遵循。

第三节 加强实施监督评估

做好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评估和中期评估,在合理评估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强化实施措施,评估报告和有关建议提交地区人大工委审议;在规划实施期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适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当遇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不可预见因素,社会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时,及时提出调整方案议案,报送地区人大工委审查批准。

第四节 优化规划实施环境

要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力维护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大打防管控力度,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三是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四是持续推进“六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服务水平,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效能环境。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