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吉林辽源东辽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加大22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东辽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1/13 17:01:3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月12日,东辽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征求《东辽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

促进智能电网发展。完善主干输电网架结构。加大22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推进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进展,实现县域220千伏电网全覆盖。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构筑“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配电网。充分消纳清洁能源,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满足并引导用户多元化负荷需求。构建智能电网信息平台,提高电力智能化水平。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优先选择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探索应用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技术。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推进新型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十四五”期间重点通过改造中压网络,有效缩短中压供电半径,消除供电超过15公里的中压长线路,全面解决农网季节性负荷供电“卡脖子”等问题;加强低压配电网建设,合理规划台区布点,加强集中改造,有效提高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全面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可靠性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原文如下:

关于征求《东辽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社会各界:

为做好“十四五”期间能源工作,实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县发改局组织专业机构编制了《东辽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1月26日,请将意见建议连同姓名、联系方式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2074629504@qq.com。

东辽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1月11日

东辽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东辽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二一年一月

前 言

低碳循环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实体经济、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的战略竞争力;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供求关系突发变动,新能源革命进入关键转型阶段。“十四五”时期是东辽县加快建成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全面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关注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制定东辽县未来五年能源规划,对于全面贯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根据《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东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我县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我县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发展形势

第二章 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发展布局与主要任务

第一节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第二节 强化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第三节 优化能源产业布局

第四节 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第四章 重点项目开发与建设

第一节 优化电力建设布局

第二节 优化能源产业体系

第三节 推进节能减排工程

第四节 强化民生清洁利用

第五节 提高能源使用条件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衔接

第二节 加强统筹规划

第三节 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节 推进体制创新

第五节 完善保障机制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东辽县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加强节能减

排为主线,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能源消耗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产业机制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能源产业的平稳发展。

--能源供应能力与保障体系不断优化。2020年,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5505千瓦,同比增长11.9%,人均装机达到986.25千瓦。电网建设全面加强,全县220千伏变电站1座为永清变电站,66kV变电站2座为白泉变电站和兴国变电站。10kV线路长度33.83千米,其中架空线路长度26.90千米,电缆线路长度6.93千米,0.4kV线路长度82.44千米,其中架空长度49.71千米,电缆长度32.73千米,高低压用户24621户,初步构成分层分区运行的电网体系。成品油供应体系不断完善,现有加油站36个,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石油天然气管道铺设长度增加至12公里,风能与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

--节能减排工程初见成效。进一步完善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的政策框架,先后出台一系列节能政策。制定镇街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工作方案,量化节能目标和各项节能措施,将节能考核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初步建立节能减排责任体系;大力推进地方电厂实施冷热电联供等能源梯级高效利用工程;全面推动高污染禁燃区锅炉整治,全面完成示范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节能效果显著。2020年,全县节能减排政策稳步推进,减少秸秆燃烧14万吨,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80%。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完成东辽县悦安煤矿(9万吨/年)、东辽县良鑫煤矿(9万吨/年)2座矿井落后产能的淘汰。

--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大力推进热电联产、锅炉机组改造工程,提高单位热能利用率。稳步开展风电清洁供暖、背压机组供热改造等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油气管道保护和占压隐患整治扎实推进。组织开展油气管道隐患排查和管道占压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输油气管道保护长效机制。天然气保供工作得到加强,全县天然气管道覆盖率大幅提升。积极落实“光伏扶贫”项目。大批新能源项目即将上马,稳步提升民生能源清洁水平,保障了居民生活。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能源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现有能源格局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化石能源储存总量不足。我县传统化石能源总量小,资源勘探面积、资源开采量极少,扩展空间有限。目前,全县煤炭自给不足,仅为4万吨,天然气勘探储量十分有限,不具备开采能力。伴随着我县工业开发与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总量不足的局面,短时间将持续存在。

--低碳能源消费占比不高。目前,我县工业与居民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比重相对较高,尽管天然气消费比重有所提升,但是,天然气居民服务基础建设开发仍存在巨大开发空间。工业与居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较低,风能、光能与生物质能开发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足。我县风能、太阳能、水能以及生物质能资源丰富,风能可装机电量为100兆瓦,玉米秸秆与稻壳等生物质能年产量为40万吨。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极低,受供热与调峰影响,弃风现象严重,生物质能发电无法持续运行,影响企业安全与经济效益。光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光伏发电仅限于部分地区的开发与使用,还未形成显著的行业规模。

--低碳经济基础建设有限。我县现有能源应用科技十分有限,一方面受资源难以接续现象影响。已探明风能资源仍未完成开发建设任务,后续储备项目受资源、政策约束较大;太阳能资源优势不明显,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受到限制;生物质能受原料分散、收集难、运输不便,人工成本高等多因素制约,发展受限。另一方面,新能源使用意愿不明。新能源受资源、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建设成本较高,同时,受现有科技水平影响,新能源的应用十分困难,居民对于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十分有限,加之能源统计监管能力较低,难以掌握全县能源供需数据,影响了新能源精准化监测与商业应用。

第三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世界能源资源和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源低碳、清洁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约束刚性越来越强,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提速。国内和省内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步伐加快,能源使用的环保约束日益增强,能源和煤炭总量控制力度加大,能源体制改革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在国内外能源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县在节能减排、结构优化、煤炭减量等方面仍存在能源的发展瓶颈和短板,实现能源的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与能源高效发展的有利条件。能源供需环境相对宽松。目前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宽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工业能源需求相对缩减,同时,煤、油等常规能源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供给量显著增加,非常规油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步加大,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总体上能源市场供过于求,能源价格处于下行通道,能源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有利于我县增加能源供给、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可靠。能源战略引领转型升级。国家明确提出能源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标志我国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有利于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开创节约高效用能新局面,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打破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降低能源利用成本,拓展能源供应渠道和合作空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低碳新能变革带来创新空间。世界各国纷纷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节能环保、智慧能源体系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步伐。能源系统的组织方式从集中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利用和远距离输送转变为分布式、小规模的开发利用和就地平衡消纳。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向多能技术组合、信息化,跨地域、行业和时间联通,以大数据为重要支撑的供给与需求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匹配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紧随绿色、高效、智能的能源变革,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对化石能源和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依赖,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以清洁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为能源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与能源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宏观能源管理正逐渐向精细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相关部门由上而下同时实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我县煤炭减量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约束性措施,通过对能源需求、利用过程和终端排放等全方位控制,倒逼能源供给源头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升级。能源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补偿、拆迁安置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也已经成为约束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为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我县必须扩大利用天然气和推广应用其他清洁能源。但风电、太阳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成本明显高于煤炭,新能源发展也受技术、装备和成本等制约,煤电节能升级改造、煤炭清洁利用也将增加利用成本,带来能源利用综合成本上升,影响下游用能企业经济竞争力,加剧经济平稳发展风险,不利于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县现有工业体系能耗总量比较高,第三产业产值单耗低。但是,第三产业增加的清洁能源消费带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作用并不明显。项目建设限制较多。一方面,我县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部分能源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受到资源供应和运力紧张、价格波动、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供应安全保障性较差。另一方面,受气候、耕种土地等因素,能源项目建设与选址也存在一定限制,风力电站、生物质能电站、光伏电站、煤油气站场储库、电气热管线等能源项目选址难度进一步加大,将影响能源项目的顺利建设。

第二章 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打造经济转型示范市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五大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六个体系”为抓手,全力推进“2115555”战略,坚持“节约、清洁”的发展方针,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核心,以调结构、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以能源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着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高能源效率、着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用能条件,形成多能互补、内外互济的发展格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东北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树立以低碳循环经济为方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高效开发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水平,大力推动以风能、生物质能、光能、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国家、省、市以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关注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合理控制碳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走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坚持协调发展。调整现有能源产业结构,合理规划能源综合利用,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开采总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统筹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创新发展。深化现有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健全能源产业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能源行业交易效率。加大能源科技研发投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鼓励新能源行业产品投入使用,加速能源产业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立足现有能源、资源储备与环境条件,合理利用能源行业技术、设备以及人员优势,加强能源、资源勘测,寻求新能源替代,健全应急储备体系。推动多区域、多行业合作发展,拓宽能源合作范围,实现传统能源战略通道向新能源形式的转变,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坚持共享发展。根据居民需求指标,科学制定供给计划,统筹县内各区域能源发展。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居民能源福利,拓宽能源扶贫渠道,实现能源领域的精准扶贫,全面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根据《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东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县经济会发展与能源产业结构机制的现状,未来五年,我县能源结构将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高低碳能源占比。能源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天然气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拓展。到2025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5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与全省同步实现零增长。到2025年,当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00万立方米以上,利用风能发电60兆瓦,利用秸秆儿与稻壳40万吨。合理开发太阳能与水能的剩余资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全县碳排放总量。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集中供热能力得到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期间,全县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促进现有电力供应体系的热电联产改造,加快推进建设生物质热电项目,减少全县工业、农业碳排放,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合理控制公共交通车辆数量。

--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应用。进一步完善全县能源供应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到2025年,全县电源装机容量增加至6万千瓦左右;不断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在维护现有电力供应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供电线路的维护与修理,并增加供电线路铺设的距离。全民推进居民生活天然气网络的构造与建设,提高县城内的天然气与液化石油管道覆盖率,实现居民天然气使用条件的优化。加强对于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的利用,提高秸秆成型加工利用率,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功率达到90兆瓦。

--提升能源服务水平,实现低碳经济惠及民生。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有效推进,农村供电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构建全县智能电网,对贫困居民建立电子档案,有序推进“光伏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全县构建光伏发电站162座。提高城镇居民天然气使用率,2025年,全县燃气“一张网”基本建成,多路气源有效供给,城镇居民管道气化率达到70%以上;全市人均生活用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合理开发剩余水资源,实现全县水网改造,提高居民清洁用水水平,推广农业滴灌技术,控制水资源浪费。

第三章 发展布局与主要任务

依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五大改革”,构建“六个体系”,强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以增强能源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标,以构建绿色清洁的能源产业体系为核心,以优化能源发展布局、推动产业机制改革、提高供给能力建设、推动集约高效转化为着力点,以加大能源科技创新投入为抓手,以拓宽能源产品应用渠道为突破口,切实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现有能源结构基础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消费强度,降低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推动绿色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剩余可再生能源的清洁利用,促进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双优化”。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着力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的生产和利用。提高风电、光伏、水电以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扩大风能、水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和城市集中供热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生物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应用,部分替代燃煤、燃油等常规能源。到202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2%。

第二节 强化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助力能源结构化升级。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持续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持续推进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供应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科学把握化石能源定位,推动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降低化石能源比重,严格控制化石能源供给,推动可再生能源进行增量替代。严控煤炭新增产能,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升级,提升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水平。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确立煤电定位,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加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绿色转型。

--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为能源供应体系绿色转型赋能。

集中创新资源,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化石能源开采、加工、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强化能源供应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化石能源替代应用。大力推进先进绿色环保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更新完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促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第三节 优化能源产业布局

综合考虑全县资源赋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省、市能源发展要求,优化全县能源建设布局,形成多品类,多行业协调发展的能源供给格局,打造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准确把握能源行业科技发展大趋势,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提高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加快清洁能源应用。

--适度有序开发风电。扩大风电清洁供暖规模,实施风电制氢等风电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优先发展光伏发电。积极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鼓励采用风光储、光伏农牧业等开发方式,建设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探索“光伏+”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有序发展垃圾发电。推进生物质固体、液体燃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型水电工程和调峰电站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煤电,科学发展热电联产,以用电、用热需求引导煤电建设,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大型常规煤电,以“上大压小”方式科学发展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以供热需求为基础合理推进背压机组建设。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和纯凝机组。

--加快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加快燃煤与生物质耦合发电关键技术、高效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双向互动智能计量技术应用,到2025年,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生物质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推进电力源网荷储协调优化与控制技术和分布式发电装备,推技术成果转化,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壮大能源装备产业。培育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储能动力电池等能源装备龙头企业,增强设备关键部件的创新研发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第四节 构建智慧能源系统

综合考虑全县现有产业结构,围绕省、市能源高效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建设方针,加快清洁能源应用,集合互联网技术,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创新能源产业服务,打造全面、立体、绿色、高效的能源服务体系,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

--全面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基础,促进信息和能源深度融合;提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化石能源污染物排放远程监测设施;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多种类型网络互联互通的综合能源网络。积极引入能源生产、服务企业和第三方企业投资建设面向风电、光伏等能源的大数据运营平台,建立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绿色能源交易平台。

--促进智能电网发展。完善主干输电网架结构。加大22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力度,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推进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前期进展,实现县域220千伏电网全覆盖。增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构筑“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配电网。充分消纳清洁能源,提升输配电网络的柔性控制能力,满足并引导用户多元化负荷需求。构建智能电网信息平台,提高电力智能化水平。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优先选择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建设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探索应用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技术。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适应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以及农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推进新型小城镇和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十四五”期间重点通过改造中压网络,有效缩短中压供电半径,消除供电超过15公里的中压长线路,全面解决农网季节性负荷供电“卡脖子”等问题;加强低压配电网建设,合理规划台区布点,加强集中改造,有效提高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全面提高农网供电质量、可靠性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四章 重点项目开发与建设

第一节 优化电力建设布局

围绕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按集中与分散并举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风电、生物质发电,减少煤电比重,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煤电结构。

--优化煤电布局。合理控制煤电项目建设,优化煤电发展,科学发展热电联产,以满足用电、用热需求为目标,引导煤电项目的建设,以供热需求为基础,合理推进被压机组建设,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在减少煤电比例基础上,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建设。

--优化风力发电布局。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弃风率,积极推进已经核准的在建风电项目,有序推进分散式风电新项目的上马。构建以“白泉镇”为核心的分散式风电基地,促进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改善环境污染,扩大风电清洁能源的建设规模。

“十四五”期间风力发电拟建项目表

东辽县23.5MW乡村振兴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65亿元,风力发电容量为23.5MW,安装6台4MW风电机组,新建升压站1座,配套建设接电线路。

东辽县2000MW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亿元,分三期建设,规划建设总容量2000MW,其中:风电工程容量1200MW,光伏工程容量800MW,并配套建设储能工程。

白泉仁爱15MW分散式风电场工程:项目总投资为1.29亿元,安装3台4MW风电机组和1台3MW风电机组,配套安装3台4400kVA和1台3300kVA箱式变压器。

白泉青龙15MW分散式风电场工程: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安装3台4MW风电机组和1台3MW风电机组,配套3台4400kVA和1台3300kVA箱式变压器。

远景能源东辽风力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风力发电总容量35万千瓦,其中:集中式风力发电30万千瓦,分散式风力发电5万千瓦。

辽源市基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自带负荷配套300MW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9.5亿元,安装48台单机容量6.25MW风电机组,总建设规模300MW,配套建设箱变、集电线路、升压站等附属设施。

第二节 优化能源产业体系

综合考虑全县能源资源赋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因地开发的原则实施差别化开发,优化全县能源建设布局,突出重点,夯实能源供给基础,重点实施油气资源与煤炭资源的勘探开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产业升级改造,形成各能源品类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能源供应格局,打造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

--油气、煤炭勘探开发。加大吉林油田、中石化东北分

公司对于油气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油气资源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推进煤田地质勘探,增加煤炭资源储备,在了解油气、煤炭资源保有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油气煤炭资源的新增项目开发,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油气能源与煤炭基础设施的构建,增加油井、矿井建设,增加加油站,加气站建设数量,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油气、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满足全县社会生产生活需求。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新能源等

新兴战略支柱产业,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东辽县能源供应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东辽县风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优势,完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继续推进国家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支持县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现代能源利用体系为目标,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供电、供热、供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十四五”期间秸秆综合利用拟建项目表

辽源市东发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万吨建设项目:年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万吨,利用东发木材原有厂房新建两条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线,购置生产设备17台(套)。

第三节 推进节能减排工程

围绕调节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经济增长能耗的能源高效发展核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建筑、交通以及工业领域节能,实现全县低碳循环经济的可循环发展。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耗项目,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降低石油和煤炭的消费比重;促进同类型能源管网设施互连互通,促进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重点发展冷热联供系统。采取“转移、关停、改造”等措施逐步淘汰高耗能行业中相对落后的企业,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县GDP中的占比。

--加强推动建筑节能。推动我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保障和监管措施。严格实施规划方案阶段、初步设计审查阶段、施工图审查阶段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强化新建建筑节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制度,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全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大型住宅小区、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除工业建筑、市政设施外的新建建筑,按照国家、省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强化交通节能减排。加大城市交通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推进轨道交通线网衔接和融合。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促进报废车的回收和再利用。推广节油新技术,出台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低油耗汽车、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清洁能源、车身轻量化等新型高效汽车。

--抓好工业领域节能。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电机、高效风机水泵、变频传动装置和其他控制装置、优化电机拖动系统设计等措施,减少耗电比例。推进电机能效提升工作。跟踪落实下达镇、街的推广任务指标,推动全县完成电机能效提升与节能改造工作任务。淘汰或改造低效率的工业锅炉,提高工业锅炉总体效率,进一步推广风机、水泵的变频调速、余热的回收利用,提高现有热电厂的供热效率。

第四节 强化民生清洁利用

坚持走绿色、节约、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绿色用能,能源替代以及清洁供暖为主要方式,有序推进民生工程的清洁利用,保障民生,推动全县绿色生产、低碳生活。

--深度推进绿色用能。合理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风能、生物质能以及光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现代能源利用体系为目标,推进绿色能源、新能源技术在供电、供热、供暖和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合理利用现有林业资源与水资源,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的高效化。

--稳步实施能源替代。以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煤炭、以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替代燃煤供热“两个替代”为方向,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大力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有序推进燃煤小锅炉煤改气,在县城内集中供热能力不足地区优先推广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加快推进煤改电、油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积极推广采用蓄热式电锅炉的电采暖方式。

“十四五”期间生物质热电联产拟建项目表

东辽经济开发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项目装机规模3万千瓦,新建1台130吨/小时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1台30MW高温高压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同步配套建设烟气净化工艺系统等。

--加速建设清洁供暖。持续推进民生清洁供暖,在实现学校、公共建筑、小锅炉替代等方面采用电能清洁供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居民住宅的供暖改造。积极推行风电的使用,采用蓄热式电锅炉的电采暖方式,结合电力外送通道规划,有序建立光伏技术基地,通过对电热膜、地源热泵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电采暖在全县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

第五节 提高能源使用条件

--改善农村地区用能条件。加快农村和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重点解决低电压、网架不合理、动力电不足等问题,升级完善贫困地区电网线路和配电台区,提高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水平。在电网覆盖困难地区,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以当地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要电源的区域配电网,提高就近消纳能力。积极推进油气供应站点、管网及配套服务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大力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能条件。完善城乡能源基础服务体系,建立农村各类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经营服务企业。研究出台贫困地区能源扶贫支持政策,完善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和能源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十四五”期间输变电拟建项目表

吉林辽源东辽集贤66kV输变电工程:新建变电站一座,新增容量为31.5MVA的主变一台,并增加相应的一、二次设备及生产建筑物;新增同塔双回线路2回,导线型号采用JL/G1A-240/30,线路亘长1.1km。项目投资0.22亿元。

吉林辽源东辽河源66kV输变电工程:新建变电站一座,新增容量为20MVA的主变一台,并增加相应的一、二次设备及生产建筑物;新增同塔双回线路2回,导线型号采用JL/G1A-150/25,线路亘长6.7km。项目投资0.32亿元。

吉林辽源东辽辽源-永清T入安恕66kV变电站线路改造工程:项目在66kV清辽丙、丁线上的新城66kV变电站T接点处,沿新路径同塔双回架设2条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至66kV辽西线#86,线路路径长度约8.68km,66kV辽西线#86至安恕66kV变电站之间,在原有的双回塔基础上架设另一根JL/G1A-240/30钢芯铝绞线,线路长度为0.82km。安恕66kV变电站新增1回66kV进线,间隔内新增相应设备。新建1根OPGW-24芯光缆总长度约9.5km。项目投资0.11亿元。

--大力开展农村能源。在利用秸秆、稻壳等生物质能供电生热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剩余秸秆、稻壳等生物质能的利用率,试点农业可再生清洁能源工程,将稻壳和玉米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转化为生物油、纤维素乙醇、生物汽柴油等。加强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对全县贫困村镇、贫困居民进行建卡存档,在资源条件良好、建设条件可行的贫困地区,结合电力外送通道规划,有序建造光伏供电站,采取村级光伏电站与集中式光伏电站相结合的方式,基于贫困用户精准能源扶贫。

“十四五”期间光伏发电拟建项目表

东辽县农村光伏设备安装工程(一期):主要进行9591户农户宅基地和屋顶光伏设备安装,户均安装25KW光伏发电设备。项目投资9.59亿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衔接

加强东辽县能源规划与国家、省、市能源规划的衔接,加强我县能源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确保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布局的合理性。根据能源发展远景规划,由县规划主管部门统一规划预留能源通道及能源项目用地。

第二节 加强统筹规划

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各部门加强协调项目用地、用林等问题,认真抓好国家、省、市重点鼓励发展领域扶持政策的落实,完善地方财税配套扶持政策,创新投融资方式方法,确保能源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节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能源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加强能源价格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严格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降低重大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故风险。完善能源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能源市场信用制度,加强能源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促进能源市场公平交易、有序竞争、安全高效运行。

第四节 推进体制创新

进一步加强能源发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加强能源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项目办理手续,切实提高能源管理效能。按市场化原则有序推进能源关联产业联营或一体化运营改革,逐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建成规范、高效、公平的能源市场。

第五节 完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划中提出的导向性、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实现。各部门要正确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整体合力,形成落实本规划的重要支撑和抓手,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