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8/10/30 15:31:49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文件,文件中表示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智能制造装备也不断取得新突破,高端服务器、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重点突破华龙一号、AP1000、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堆等第三代/四代核电技术与装备,加快开发百千瓦级波浪能、兆瓦级潮流能、温差能、海水浓度差发电等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引领推动新型能源产业发展。详情如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鲁政字〔2018〕24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2018-2025年)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和强国;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肩负着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之一,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依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制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为促进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性规划,规划期为2018-202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产业现状。近年来,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持续加快,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加快向集群化发展,但整体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高端品种少,产业层次低。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规模,2017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水平全国领先,智能制造装备也不断取得新突破,高端服务器、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但是,代表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航空航天和卫星与应用装备基本处于空白;新能源乘用车缺少高端车型,中低端产品仍唱主角;医疗设备规模小,品种单一,带动力弱;农机装备厂点多,技术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重点领域发展急需的大型智能成套生产线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结构性矛盾突出。

2.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突破,但创新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短缺。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2017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培育出一批在行业中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有6家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1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我省先后开发出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CR400AF中国标准动车组、高端容错计算机、大型快速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但总体看,我省高端装备领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生产企业,受地理位置和企业实力与品牌知名度等影响,引进高端人才困难,研发投入不足,原创性先进技术和产品少。同时,全省缺少高水平专业研究机构,共性技术和基础工艺研究短缺,没有人才承接平台,难以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3.产业集聚化发展步伐加快,但布局分散,同质化趋势严重。“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已建成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6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青岛、烟台、威海的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济南、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济南、枣庄的高档数控机床,泰安的智能成套生产线以及潍坊的农机和动力装备等已形成集群化趋势。但从全省产业布局看,高端装备布局分散,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严重,有限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

(二)发展形势。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高端装备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国际国内重要经济体都在制定战略,研究措施,竞相发展。

从国际看,美国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通过资金、财税、贸易等相关政策,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国际领先;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日本实施《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精密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走在世界前列;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也在采取积极措施,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

从国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高端装备列为发展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国产航空母舰、C919大飞机、天宫一号、墨子号量子卫星、高速动车组、蓝鲸一号等一大批国之重器相继诞生,大大提升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制造业大省纷纷制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江苏省实施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工程,重点发展电子产业装备、智能成套装备等13个领域;浙江省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聚焦轨道交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等十大领域;上海市实施首台套突破等七大工程,着力发展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微电子与光电子等八大装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

从全省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国务院给予重大支持政策,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方面,全省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扩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创新性制度和政策,有利于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人才参与高端装备发展。另一方面,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重大工程,我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将是我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聚焦重点、补强短板,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实施“七大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品牌,打造一批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和制造强省的重要支柱。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引导作用,营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家创新创业积极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2.整机带动,配套协同。以整机创新发展为引领,支持整机与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协同发展,促进高端装备产业链纵向延伸。

3.技术引领,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创新平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环节,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4.双招双引,开放合作。充分利用综合试验区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端人才,推进高端装备领域的产业、技术、标准、服务在更高层次上的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导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形象和水平的企业、产品及品牌,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柱。

1.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力争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培育5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30家以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的百亿级企业,100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到2025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万亿元,大企业群体进一步扩大。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比达到5%以上;建成10个以上高端装备行业创新平台,引进20家以上高水平研发机构,培育30家以上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到2025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力争达到3.5%,形成一大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自主技术、产品和品牌。

3.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2年,形成济南、青岛、烟台三个产业核心区,产业规模占全省的60%以上。到2025年,沿胶济和京沪铁路沿线的城市,建成10个以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基地),形成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同联动的高端装备产业带。

三、区域布局

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培育济南、青岛、烟台三大核心区,打造集聚胶济和京沪铁路沿线的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市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加快构建“三核引领、一带支撑”全面升级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突出“三核引领”。

济南:发挥高铁枢纽和省会城市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吸引国内外高端装备创新团队和人才,打造国际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装备基地、快速重载货运轨道交通装备基地、高端能源装备基地和全国领先的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青岛:发挥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海洋科研资源集聚、对外开放程度高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基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和全国领先的机器人与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通用航空装备基地、集成电路及智能家电装备基地。

烟台:发挥深水海港多、新材料研发能力强、装备制造基础好的优势,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海洋工程装备、核电等创新机构和人才,打造国际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高端航空材料配套基地和全国领先的先进核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创新基地。

(二)强化“一带支撑”。推动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威海等胶济和京沪铁路沿线城市,围绕现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各具特色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一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协同联动、集群发展的高端装备产业带。

引导其它市,根据本地资源和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品及配套关键零部件,打造“专精特新”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与产业带主体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四、发展重点

积极承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和航空航天装备;围绕培育山东新优势,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高性能医疗设备、高端能源装备和智能农业装备,形成重点引领、优势突出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

(一)培植壮大五大战略新兴装备,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重要支撑。

1.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高性能服务器与通信装备、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智能终端设备等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对我省有优势的高性能服务器、智能可穿戴设备、VR虚拟现实等,进一步加大投入,开发更高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加安全、更加丰富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市场竞争力;对量子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及封装设备等短板装备,积极扩大对外合作,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尽快实现突破,补齐短板,打造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产业新高地。

——高性能服务器与通信设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云计算、超级计算、高速互联、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加快研发高端容错计算机、新一代云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存储设备和工控产品、下一代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成套装备、量子保密通信等现代新兴技术与装备,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性能服务器产业基地。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相结合,加快开发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与设备、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物理气相沉积(PVD)分子束外延装备、分布重复投影光刻机、集成电路封装设备、光学测量设备等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装备,补齐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短板。

——智能终端设备。加快开发面向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的专业终端、设备和融合创新系统,做大做强智能复合机、智能打印机、智能家电、VR视听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RFID射频识别等智能消费终端,构建系列化、规模化、高端化产业体系,形成山东新优势。

1.png

2.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我省在这一领域具有制造优势,要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向深远海、极地海域发展,实现主力装备结构升级,突破重点新型装备,提升设计能力和配套系统水平,形成覆盖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创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联盟,整合资源、集聚优势,共同开发市场,发展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

——海洋工程装备。加快提升中深水自升式钻井/生产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生活平台、极地冰区平台、海洋多功能(钻采集输)平台等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制造能力。瞄准未来海洋开发重大需求,加快开发深海矿产勘探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水下油气生产系统装备、深海水下应急作业装备、大型海上构筑物安装及拆解平台(船)、海洋牧场平台、深海空间站、智能网箱、浮式电站、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等。加快建立规模化生产制造工艺体系,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力争设计建造能力居世界前列。

——高技术船舶。快速提升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超大型半潜式运输船、深水半潜式起重铺管船、钻井船、物探船、海洋调查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突破豪华游轮设计建造技术,积极发展极地专用船和核心配套设备,加强高端远洋渔船、高性能公务执法船舶、无人艇、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大中型工程船等开发能力建设,推进智能船舶、生态环保船舶等研发和产业化,打造高技术船舶世界品牌。

——核心配套设备。大力发展海洋工程用高性能发动机、液化天然气(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超大型电力推进器等,提高深水锚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水下钻井系统、柔性立管深海观测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设计制造水平,突破水下采油树、水下高压防喷器、智能水下机器人、水下自动化钻探装备、海底管道检测等装备,提升专业化配套能力。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