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丨江苏长江电塔:从木塔到管廊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王金柱  2018/8/7 8:55:50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1960年,第一条木塔电力跨域在江苏长江流域内飞线联姻江南江北,110千伏镇扬线跨越打通了江苏南北电力动脉。主要承载结构采用了高达84.5米的木塔一座,线路全长70千米。

1967年,220千伏五峰山大跨域接过接力棒,塔身采用水泥材质,塔高106米,跨越距离1288.6米,这是江苏境内首条跨江的220千伏输电通道

2002年,500千伏江阴大跨越采用组合焦钢结构,塔高346.5米,跨越长度2303米,采用同塔双回路建设。

长江跨越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电网不断发展,逐步更新换代为坚强电网建设做好有力保障。

58年前,江苏南部和北部电网首次联姻。花(小花山)谏(壁)线延伸至大港五峰山,跨江至高桥与扬州电厂连接,是当时苏南、苏北110千伏电力联络的唯一通道。跨越长江部分采用木塔架设飞线过江,在我国特别是江苏省还是第一次试验。

7年后,五峰山220千伏长江大跨越顺利贯通,这是江苏境内首条跨江的220千伏输电通道。半个世纪来,五峰山220千伏大跨越共计为苏南地区输送电力20多亿度,相当于运输标准煤7亿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为满足江苏用电负荷快速上升,支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木塔早已被历史淘汰,首批220千伏跨江输电通道的五峰山大跨越烟囱塔因为线路净空高度过低,成了长江通航的“瓶颈”。2018年7月11日进行了爆破拆除,在它退休前,我重登五峰山,和它作最后的告别。登上那许久不登的烟囱塔,抚摸着它的脉络,说不怀念那是假的,毕竟它是我的青春,是我奋斗的痕迹。

改革开放前的煎熬

我刚工作时就听前辈们讲,改革开放前的电网非常薄弱。从老前辈们的口中,我了解到了那段心酸的往事。

1960年,江苏省南部和北部地区迫于发、用电不均衡,急需联网,而当时钢材紧缺,江苏省电业局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人们在长江边架了几口大锅,把木头放到沥青里煮,用来防腐。然后在地上将一节节木头连接好,组成塔的形状,用多层拉线固定,这才把塔立了起来。通过以木代钢,架起江苏第一条长江大跨越线路———110千伏镇扬线。

1967年,在木塔的东侧,建起了220千伏谏泰线。虽然跨江塔身率先使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混凝土烟囱塔结构。但当时物资匮乏,不得不用钢丝绳作导线。1975年,意外发生了。因为负荷过载,钢丝绳发热导致断线,这条连接江苏长江两岸的电力动脉可谓切断了能源通道。情况紧急,又没什么施工设备,负责抢修的前辈们只能撸起袖子用手抬。钢丝绳断线十分锋利,有些工人身上被割出口子,更有不幸的工人因伤口感染而倒下,再也没能爬起来……这个教训无疑是惨痛的。

改革路上的荆棘

1978年,中国掀起改革开放大潮,电力需求与日俱增,原有的跨江线路难以为继。

1986年,国家通过世界银行贷款,计划将木头塔拆除,在原来位置新建500千伏江晋—江陵线。当时国力不强,技术和设备匮乏,设计方案都要向国外团队购买。可是,“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洋方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考虑,方案耗时耗力而且安全风险很大。

我的师傅,时任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总工程师竹志扬,经过两个不眠夜的奋战,把80多页写有推演公式和计算数据的方案递给了意大利人,得到的回复仍然是“再等等”。

“咱这徐沪线是外资项目,每天光贷款利息就要9万元,要是到了1988年年初塔还不开始立,国家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时间就是金钱,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一天天的流失,师傅当时非常着急。在等待意大利人回复的那段日子里,他抱着“不啃下这块硬骨头誓不还”的决心又进行了新一轮测算。

1987年11月,当他拿出了五峰山大跨越的抱杆———60米旋转式多臂浮抱杆设计方案时,两行热泪从眼角滚滚而下。在最后一轮立塔方案审定会上,意方还是不同意并撂下话:“如果你们一定要坚持这样做,我们不负任何责任,一切由中方负责!”“可以,一切由我们负责!”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句话,振聋发聩呀!那是要顶着多大的压力?但也说明我们是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的。

有了这个先进的设计方案,500千伏长江大跨越得以顺利立塔。8个月后,铁塔成功组立,意方人员登塔后,向我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讲述人:王金柱(原江苏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

改革开放后铁塔不断升级

时光匆匆,蹒跚度过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们的电力铁塔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我接过师傅的接力棒,担任当时高度和跨江段长度均是当时“亚洲之最”的南京大胜关大跨越立塔总指挥。这一次由我们自己设计施工,“洋专家”在以前建输电线路大跨越规定我们用什么扳手拧螺丝的时代翻篇了!大胜关大跨越建成后,他们当时都叫我“大塔王”,其实都是大家群策群力的智慧,我们实现了多个当时世界之最和世界之首:2004年的500千伏江阴大跨越世界最高塔、2009年的首次无人直升机放线施工技术在±800千伏向上线长江大跨越成功运用……我们的铁塔从木头塔到烟囱塔到现在的全部钢结构塔,目前1000千伏淮上线特高压过江管廊工程正在建设。

长江两岸的电力“哨兵”见证了黄金水道的日益忙碌,也助力了长江经济带半个多世纪的繁荣发展。她们和我们这代电力人一起,在长久的陪伴中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成绩。

我放心把接力棒交到下一代电网建设者的手中。

再见了,我的“老伙计”!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