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曾鸣:能源互联网如何支撑能源革命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亮报  作者:曾鸣  2017/6/7 9:02:30  我要投稿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在能源互联背景下,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将被颠覆,处于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主体都将变为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特征的多属性主体,互联共享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观,而“横向多元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供用生态体系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集中式以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量单元,依托实时高速的双向信息数据交互技术,涵盖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公路和铁路运输等多类型多形态网络系统的新型能源供用生态体系,即“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构想被提出。在能源互联背景下,传统的以生产顺应需求的能源供给模式将被颠覆,处于能源互联网中的各个主体都将变为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特征的多属性主体,互联共享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观,而“横向多元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要求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革故鼎新。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困境。同时,长期粗放型、高能耗的能源生产方式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问题,雾霾、温室效应等问题突出。严重的能源供需矛盾与环境污染问题将阻碍我国社会发展、威胁国家能源安全,而解决之道有赖于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其次,能源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要求能源市场机制与时俱进。我国能源产业“以供给顺应需求”的传统模式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在经济新常态下,亟需改变这一传统供需响应模式以合理化能源供需结构。能源互联网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推动市场机制创新,通过对新常态的应急响应来实现市场机制的与时俱进,从而满足能源产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

第三,智能自洽、平等开放、绿色低碳等硬约束要求能源技术推陈出新。在低碳、互联、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绿色低碳等环保因素,系统智能化、自愈性等技术因素,以及平等开放、多赢共生等市场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些因素也正在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硬约束。传统能源技术在智能自洽、平等开放、绿色低碳等新约束下无法兼顾经济性与有效性完成既定目标,因此能源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技术推陈出新,以适应新环境、符合新要求。

能源互联网如何支撑能源革命

第一,能源互联网的“多能互补”特性将推动能源生产革命。一方面,能源互联网具有高度集成功能,这使得风、光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移动储能设备能够规模化、经济化应用,有效改善能源生产和供应模式,提高能源系统中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供应比例。另一方面,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市场环境将发生显著变化。新兴市场环境将不断催生新的市场主体,这些主体类型、业务领域、交易模式的增加使得能源生产环节的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推动能源生产革命。

第二,能源互联网的“供需互动”特性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一方面,能源互联网的信息即时化和主体、产品多元化赋予了消费者更广泛的选择权,显著提高了能源服务水平。由于上述特性,传统的“物理能源”消费理念逐步过渡到“物理和服务”综合消费理念,从而催生出更加丰富多元的能源消费类型。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化用能水平,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系统运行状态。

第三,能源互联网的“多能广域平衡,信息—物理融合”特性将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未来能源互联网这一平台内的信息、设备都要求高度智能化、高度精确化,给能源技术体系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是,正是因为有技术上的不足和现实的需求,能源互联网将催生出多领域以及跨领域的能源技术,为能源技术开辟全新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和支撑能源技术革命。

第四,能源互联网的“平等开放,广泛互联”特性将推动能源体制革命。市场机制建设是能源行业高效发展的保障,政策体制建设是能源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两者必须相匹配。能源互联网“平等开放,广泛互联”特性推动了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的变革,市场机制的革新又推动了能源体制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又助力能源互联网实现“平等开放,广泛互联”。这种闭环链式的催动作用,最终推动我国能源体系革命的实现。

第五,能源互联网助力能源国际合作。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在战略上切实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良机,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道路。能源互联网具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态。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集中式能源互联网表现形态之一,致力于电能远距离跨国跨洲的互联互通,内涵丰富,涉及能源技术、国际能源市场、政治等多个方面。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践,必须搭乘“一带一路”战略的顺风车,推动国际能源市场的合作共赢。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曾鸣

(本文根据作者在能源革命与绿色低碳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