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山西发布“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推动电力装备等六大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4)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山西发改委    2017/2/20 15:26:56  我要投稿  

(一)创新引领,构建产业研发体系

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不断推进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改善科研仪器设备及中试设施,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强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发挥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人才、实验设备等优势,联合开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积极鼓励企业参与高校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学科群建设,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促进企业与高校技术交流,探索建立基于利益相关方共赢的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协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共享技术成果,并建立完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保障运行机制。同时,围绕研发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现场管理等质量管理方法,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行业品牌,提高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二)协同集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以优势产品和新兴支柱产品为龙头,延伸产业链,打造整机和零部件协同集聚发展的产业基地。在逐步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域,强化市场对原材料、产品、技术的动态调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集聚区域内企业竞争能力。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整合省内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太原、大同、运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晋中、晋东、晋北三大煤机装备制造基地;太原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太原、大同、长治、运城汽车制造基地;晋中纺织机械和液压机械制造基地。培育发展太原、晋城、长治、晋中、运城、大同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太原、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太原、长治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太原煤化工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太原、吕梁、晋中通用航空装备制造基地。构建太原、长治电子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晋城、临汾、吕梁、运城、长治铸造基地;太原、临汾、忻州锻造基地,运城材料深加工制造基地,太原、临汾、长治军民结合制造基地,太原、晋中、运城、长治农用机械制造基地。

(三)互联融合,提升产业智能水平

落实国家“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进我省“互联网+制造”的生态体系的建设,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把握“中国智造”带来的时间窗口和发展机遇,着力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传感器、电子专用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智能设备。同时,并行推进智能研发、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系统的建设,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创建互联网+高端人才、创新驱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先进技术、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业务重组和信息集成为一体的智能工厂,促进一个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作用和效益,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绿色低碳,实现产业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完善我省再制造行业标准,积极发展再制造产业。重点攻克煤炭高效清洁燃烧;锅炉自动控制技术、锅炉系统能效诊断、燃料品种适应、高效换热;余热余压回收利用;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等关键技术。在高效锅炉、电机系统、余热余能利用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并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同时,倡导清洁生产,推广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和清洁生产企业经验。鼓励企业建立能源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准入相关政策,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施能源动态监控和优化管理,强化装备制造企业绿色监管,开展装备制造企业绿色评价,把好行业准入的绿色关口。

(五)延伸服务,提高产业增值能力

发展产品制造与增值服务相融合的产业形态,即未来发展趋势的服务型制造。开展试点示范,引导和支持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延伸产业服务链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服务型制造在装备制造业的贡献率。同时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对我省装备制造业的贡献。

(六)强基固本,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将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研发制造能力作为破解我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基础零部件重点围绕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发展生产液压元件及系统、阀门、轴承、齿轮及传动装置和高强度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重点推进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及特种加工工艺的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的先进基础工艺,有效突破大型、精密铸锻件瓶颈。提升我省重型机械、汽车、机床、发电设备配套件及管材、法兰的铸、锻件产品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基础材料重点研发高效节能电机、高端精密机床、高档汽车、轨道交通等装备关键零部件用钢材、高温耐热合金材料、轻量化发展用材等,突破动车组车轴、轮对、齿轮、汽车、电机、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军工等领域专用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不断提高我省不锈钢、钕铁硼、铝镁合金及粉末冶金材料深加工能力。产业技术基础重点围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标准制修订、技术成果转化、信息与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建设,完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

(七)培育人才,积蓄产业发展后劲

重点培养打造优秀的管理人才、研发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三支队伍。通过搭建招聘选拔体系、职业发展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并学习和借鉴国际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使企业人力资料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强化岗位体系建设,分别设计适合不同人才发展的职业路径,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形成长久持续的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长远健康发展。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育平台建设,推动我省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建立与重点工程及学科建设相关的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技能交流和技能提升。推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技师研修制度,根据重点工程建设工艺改造及产品研发等项目需要,选派急需技能人才与省内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优秀企业开展技能研修活动。优化激励机制,推动实施以业绩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推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骨干人才尝试开展包括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在内的多种激励方式等,实施科技强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和壮大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作用。

(八)创新金融,拓展产业融资渠道

强化金融对装备制造实体经济的支持,着力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形式筹措资金,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专利、技术秘密等无形资产向金融、股权等有形资产的转变,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引导创投机构面向中小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展创投业务;鼓励支持保险、担保机构开展面向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保险产品和担保业务;推进面向中小型现代装备业企业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工作。搭建“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利用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为省内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九)改制重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引导装备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以产品、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加大整合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等战略合作方,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我省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促进生产企业与用户企业风险共担,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刺激引导资源整合置换出来的民间资本通过各种合作方式进入装备制造业,推动我省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十)交流合作,实现产业开放共赢

巩固国内外技术合作交流基础,实施开放共赢战略。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新合作及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外同类先进技术或资本进行合资合作,并支持企业同具有品牌、技术和市场优势的国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鼓励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在有条件的国家投资建厂等。鼓励与国内兄弟省市的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并充分发挥我省军工企业装备和技术优势,完善我省军民互惠的体制机制,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优势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省轨道交通装备、煤炭机械、重型机械、纺织机械等主机产品,以及铸件、锻件、液压元器件等配套产品的国外市场,提高我省装备制造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服务水平。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规划组织落实

统筹组织规划实施的日常组织、工作分解、监控分析、目标考核及相关协调工作。加强与各市规划主管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联动,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进行分解,建立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体系,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切实将规划的组织实施落到实处。

(二)转变政府服务方式

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中涉及的生产、研发等项目,各地市要主动与省直有关部门沟通对接,要从立项、审批、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行政手段配置生产要素资源,规范行业准入和公告管理,抑制体制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加强对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有效落实国家和我省装备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为企业搭建产需对接平台、金融融资平台,定期对发展情况、投资环境、要素保障等情况进行评估。

(三)完善落实产业政策

充分利用省级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和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等专项资金,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重大技术装备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进口免税、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及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扶持等优惠政策,加大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响应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号召,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产能过剩企业输出技术和项目。

(四)强化运行监测分析

加强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提高对未来装备制造业经济走势的研判能力。探索构建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和统计信息实时查询分析终端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完善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信息报送制度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权威数据。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系,注重密切配合,准确把握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的动态、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和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