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事件的意义,是核电发展环境的综合测试,核电发展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刘宝华在发言中表示,十三五期间,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预计到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消纳不足
今年以来,核电发电小时数下降很明显。“2015年全国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437小时,降幅达到5.6%,相当于少发125亿度电。”贺禹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透露。
但现实却是,核电利用率持续走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10月28日发布的中国核电运行情况报告称,截至9月底,核电设备平均利用率为77.9%,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在84.95%。
在报告的说明中,除了大修因素,核电厂应电网要求降功率运行导致利用小时数下降:红沿河3号机组利用率仅为56.9%,排名倒数第一。在这9个月里设备平均利用率倒数第二的是宁德3号机组,利用率仅57.6%。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也指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在核电方面除广东外的其余省份设备利用小时降幅均超过250小时,福建、辽宁分别降低645、780小时。
这两组数字对应的是,今年以来核电领域的关键词:电力消纳问题。
“东北电力过剩非常严重。”沈阳能源局一位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说。在核电方面,2015年辽宁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815小时,远低于全国的7350小时。另据记者了解,核电上网消纳问题已从原来的东北地区有所扩展,除了东北、福建以外,核电消纳这一问题还扩展至海南、广西等省份。
林伯强指出,核电消纳不足的背后是经济发展下行的问题,而要解决则是需要时间的。统计显示,核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每下降1000小时,一台百万千瓦机组将少发10亿度电,按照核电发展2020年和2030年规划目标测算,届时将分别减少清洁发电580亿度和1500亿度,损失巨大。
“今年核电运营情况与去年差不多,核电利用小时率有所下降。在整体经济形势下,对核电的利用小时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所有电源里面还是最优的。”魏其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现在的问题是,消纳仍是核电发展的待解问题。“核电消纳对核电后续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魏其岩说,按照我国的减排承诺和目前能源结构,到2030年,我国还需要建120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