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直流充电桩需要30分钟能够充电80%,超过80%后,为保护电池安全,充电电流逐渐变小,充到100%的时间会略微延长;交流慢充桩一次充满电需要6~8个小时。目前,天津市已建成各类充换电站143座,充电桩1203台,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预计到2020年,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将建成充电站点1380处、公共充电桩2万余台,进一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充电服务。
到那时,车联网平台也更加完善,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平台将接入充电桩8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30万个、私人共享充电桩50万个,充电网络覆盖全国,实现通过电动汽车充电年消纳清洁能源80亿度,让电动汽车用户从有电可充到充电无忧,最终实现充绿色电比加油更方便。
如今,电动汽车车主们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应用,查询充电设施分布情况,享受充电站搜索、导航、交费结算等“互联网+”带来的智能服务体验。
车联网改变汽车产业气象
和所有电动汽车车主一样,杭洋对电动汽车的发展非常有信心。“主要有两点吧,一是充电桩本身运行得很好,布点也非常多,走到哪都能充电,二是车联网平台应用很顺畅,能及时接受和反馈充电桩的数据信息。”杭洋说。
今年10月,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车联网3.0系统上线运营,作为全国最大的电动汽车车联网平台,它具有资源监控、业务运营、充电服务、租赁服务和增值服务等5大功能,以及全国—省—地市—站—桩五级实时监控体系和线上线下资源协同配合的智能运维检修工作机制。
近两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宏观政策利好,产业发展提速,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北汽、比亚迪、吉利、特斯拉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快车道。2015年,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市场占比1.3%,保有量达45.1万辆,市场规模超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继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后,车联网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车联网改变了汽车产业气象,车与路、车与人、车与车、车与城市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安全保障和优质城市服务,使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据相关报告显示,至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700亿美元,车联网渗透率正在逐渐上升,推动汽车向无人驾驶方向前进。车联网已成为业界竞争的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与圈外企业进行跨界合作。目前,谷歌AndroidAuto、苹果CarPlay、百度Carlife,以及微软、三星、华为、HTC、腾讯,都拥有或在开发自己的车联网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公开表示:“车联网将是物联网最大的驱动力之一。业界预测,2020年全球车联网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规模,中国将占三分之一。”
2016年1月,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成立。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好、客户感知最优的专业车联网平台是其目标之一。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党组书记李宝森曾表示:“做大做强车联网平台,一是巩固基本功能。完善位置导航、充电状态查询等功能,提升充电桩接入可靠性、充电网络运行稳定性和充电服务便利性,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二是开发应用功能。尽快完成电动汽车租赁业务功能模块开发及上线运行,支撑电动汽车租赁业务开展。三是拓展增值功能。加强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开发设施代运营、广告金融、用户互动等增值业务功能模块,延伸车辆信息采集模块开发应用,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
目前,电动汽车设施制造企业达500余家,运营企业包括上海普天、万马股份、奥特迅等国有及民营企业数十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铁塔、华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也已计划参与其中,且多数运营商推出了服务平台。
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将面临资源、人才、服务、信息、价格、品牌等各方面激烈竞争。对此,国网电动汽车公司总经理彭建国表示:“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要以平台战略为主线,以车联网平台运营、充换电设施管理、电动汽车租赁、全产业链投资为主营业务发展方向,全面整合资源,积极开拓市场,逐步建立以‘平台为核心,电桩为纽带,汽车为终端’的产业新布局,大力推进‘互联网+出行’新业态,加快形成网络效应与产业集群,推动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