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表终端不可或缺
智能电表处于“用电”环节,是智能电网收集信息、协调处理、双向互动的关键环节。智能电网按产业链可以分为六个环节,分别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的支撑:
通信信息平台:骨干传输网建设和完善关键设备;配电和用电环节通信网络建设关键设备;通信支撑网建设和优化关键设备;信息化基础设施关键设备;信息安全与运维关键设备;信息系统与高级应用。(来源:施祖铭江耀华智能电网产业链简述[期刊论文]-电世界2013(7))
智能电表表作为智能电网的终端设备,在电子式电能表的基础上,加上具有远传通信功能,可以与电脑联网采用软件进行控制,因此与电子式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表不管在性能还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优势。
宣和资产整理发现,智能电表具有功耗小、精度高,过载、工频范围大,功能人性化等特点。另外它具有远传控制(远程抄表、远程断送电)、数据存储、备份、识别恶性负载、复费率、反窃电、预付费用电等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控制软件中不同参数的修改,来满足对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这些功能对于传统的电子式电能表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
四、政府投资催生智能电表需求
国家推动,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政府在整个电能表行业地位举足轻重,政策推动拉升对智能电表的需求:电能表行业的下游需求方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电力公司、地方电力公司。相对客户而言,电能表生产企业缺少价格谈判能力。在创新推动方面,国家电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机构,电能表生产企业更多是标准执行的角色。用电端投资比例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智能电表作为用电端关键计量设备,将持续受益。
根据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各环节投资占比较高的为用电环节、配电环节及变电环节,其中三个阶段用电环节所占比例分别为29.5%、33.1%及28.9%。具体数据分布如下:
2011-2015年国网总投资15000亿元,其中约2800亿元用于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投资,约46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电表。
2016-2020年为智能电网投资的第三阶段,即“引领提升阶段”,智能电网投资将达14000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电表研究小组的预测,2016-2020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采购1.7亿只,规模将达到340亿元,平均每年投入约68亿元。
南方电网2016年首次启动智能电表招标。南方电网片区有五个省份,居民大约6500万户,预计未来五年有8000万只的市场需求,假定每台200元,约有160亿元的采购规模,平均每年约32亿元。
五、“十三五”期间,国内近千亿市场容量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配网投资,国网“十二五”中提出的2.3亿只智能电表的招标规划并为包含农村电网智能电表需求。2013年,农网用智能电表首次纳入国网电能表招标,未来智能电表市场增量将转移至农村电网。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拥有2.26亿户农村家庭,未来农村电网改造在政策方向的鼓励下降迎来新的发展期。智能电表覆盖率从60%提升到90%。2015年,能源局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