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6:推动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并网、智能配用电、电动汽车及实施电能替代等方面快速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电网的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与电力系统的融合更加紧密,我们要把握机遇,在智能配用电、电能替代、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Top7:京津唐直接交易结果出炉:按交易平台范围成交成主流
直接交易的简单分析结果显示:除传统使用外来电的北京外,按范围成交成为主流——主要是交易平台所在地的发电机组和当地用户成交,甚至本市发电机组和本市用户成交,而京津唐最好的、成本最低的点对网机组,成交却寥寥无几。比如,天津成交的15亿电量中,有9亿是市内电量,占60%;冀北成交的22亿电量中,有17亿是区内电量,占77%。
Top8:我国特高压未来应如何发展?
最近,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灵绍工程)投运,该工程将来自宁夏的电能送至浙江,浙江“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初见端倪,浙江也从缺电大省实现了电力供需平衡,特高压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Top9: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怎么填?补贴转向市场主导+绿色证书机制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缺口累计达到了550亿元,补贴资金拖欠问题已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全产业链造成影响,如果政策不做调整,“十三五”期间补贴缺口仍将存在并将逐年扩大。
针对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的困境,在昨天推荐的文章中,时璟丽提出了建立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发挥重要作用,并给出了初步测算:如考虑绿色证书交易实施起步阶段的几年内,一个绿色证书(一兆瓦时)价格约100元,则现有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基本可满足电价补贴需要。
Top10:分布式及微电网储能装机占据第一位 有望优先商业化应用
近年来,储能行业正在全球范围进行一场深化革命,全球储能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储能项目,不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热,累计装机规模从2008年不足100兆瓦,发展到去年底902兆瓦,每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40%。2015年,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227.8MW,全球累计运行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327个,装机规模946.8MW。近五年,累计装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2015)18%,累计项目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2010-2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