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酷暑一过,四川水电又陷入了弃水的节奏。8月26日夜,雷雨交加使全川降温,负荷下降,同时“小河有水大河满”,全川各流域都呈现弃水状态。据统计,今年四川弃水约300亿千瓦时,这还不包括地调系统的中小水电。而关于弃水的统计方式一直存在争议。四川水电企业集体陷于焦虑,四川水电企业都成了新时期的“卖炭翁”。
造成四川水电企业“卖炭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水电通道不足,水电没有纳入可再生能源配额消纳范畴,没有建立其与清洁能源基地相匹配的外送机制,未能实现更大范围配置资源配置与消纳,造成四川电力供大于求。二是调度机制存在缺陷。国调机组实施直接外送,富余留川机制,地调系统小水电实施有水尽发机制,省调机组被迫成为了“蓄水池”“连接缓冲器”,随时受到两头挤压。全川水电未在统一机制下公平竞争使用通道。
2016年四川全网就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供应方面,上述截止7月底四川省网统调装机5044.7万千瓦,同比增加了16.9%,水电3536.6万千瓦,同比增加20.6%。预计截止2016年底四川装机总量将达9190万千瓦,其中水电7320万千瓦。
需求方面,预计2016年全省用电量为1992亿千瓦时,与2015年持平。
据统计,按照现有调度机制,省调机组丰期最大统调负荷不足2800万千瓦,整个四川省调水电装机有近1000多万千瓦富余。而现有川电依靠“四直四交”通道送出。其中:直流外送规模2460万千瓦,交流外送规模315万千瓦。预计2016年四川统调可外送电量仅26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