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项目设计
主站可通过提供一些项目设计辅助支撑模型,供需求响应服务商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设计需求响应项目,以引导需求响应聚合商、工商业及居民用户等需求响应用户积极参与。
5.3.3 项目发布
主站应能够发布需求响应服务商已经确认的需求响应项目,供所辖需求响应聚合商用户,以及工商业及居民用户等查阅,以便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相关需求响应用户更快的做出响应。
5.4 计划管理功能
5.4.1 历史计划查询
主站应能够查询历史需求响应计划,对需求响应计划的实施时间、参与用户的信息、参与响应资源的信息、响应效果等进行分析、展示。
5.4.2 计划编制
主站应能够针对削峰、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不同场景下的资源调用需求,人工或由主站自动制定需求响应计划;在需求响应计划中,一般包括需要实施需求响应的供电区域或线路、负荷缺口或负荷消纳需求信息、拟调用的响应资源容量信息、拟供用户选择参与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计划发布的用户、用户可响应容量等。
5.4.3 计划审批
主站应将编制好的需求响应计划提交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实施。
5.5计划实施功能
5.5.1 计划发布
主站应将审批通过的需求响应计划,面向拟发布的用户,进行发布。发布方式,可选择电话、手机短信、手机APP以及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等。
5.5.2 事件或电价通知
在向参与用户发布需求响应计划的同时,主站还应根据需求响应计划所涉及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以需求响应事件或电价的形式通知与主站连接的用户侧系统或设备,以便相关系统、设备按照预设的控制策略自动参与需求响应。
5.5.3 计划执行
a)响应能力确认
主站在向用户发布需求响应计划后,需要等待用户的确认和反馈,以确定用户的响应资源容量;
主站在向用户侧系统、设备发送需求响应事件后,需要接收用户侧系统或设备的确认与反馈,以便确定其具体的响应容量;
主站在向用户侧系统、设备发送电价前后,需要分析用户的电价敏感度,以便估计参与能够参与响应的系统或设备的响应容量。
b)响应过程控制
主站应按照预设的条件,诸如需求响应启动时间限制、用户侧可调用资源容量大小限制等条件,判定是否需要开始实施需求响应计划,以满足既定需求响应计划实施需求;
主站应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判断是否有新的资源调用需求,以便随时启动新的需求响应计划编制、实施流程。
5.6 效果评估与效益计算功能
5.6.1 响应有效性判定
主站应按照需求响应项目中的有效性判定原则,以及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用户用电负荷信息,判定用户响应的有效性;
主站应根据用户响应的有效性,维护更新参与需求响应用户的年度剩余响应次数等属性信息。
5.6.2 节约电力计算
主站应针对特定的需求响应计划,按《GB/TXX-XXX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利用用户的历史用电负荷信息和需求响应实施过程中的用电负荷信息,计算用户的需求响应基线、节约电力。
5.6.3 补贴计算
主站应根据计算出的节约电力,按照不同用户参与的需求响应项目类型,计算用户该获得的补贴。
5.6.4 消纳效益计算
主站应针对特定的需求响应计划,按《GB/TXX-XXX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利用用户的历史用电负荷信息,计算用户的需求响应基线;同时根据用户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用电负荷信息、电量数据,计算用户消纳的电量,并按照需求响应聚合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分成模式,根据消纳电量计算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消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