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电力需求响应工作,今年江苏实施尖峰电价增收的电费仍实行专款专用管理,经省经信委和物价局核定后全部用于奖励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企业用户将以电费抵扣方式获得补贴,居民用户则将获得国网江苏电力发放的电费红包。这提高了用电客户主动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积极性。
“既然是政府号召,供电公司组织的活动,肯定不会骗人,参与还能拿红包,多好的事!”陆大姐告诉记者,在电力需求响应的时段里,她可以选择调高空调温度,但她直接关了空调去邻居家打牌了,生活并没受影响。
国网江苏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副处长杨斌告诉记者,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在实现这个“最大亮点”里发挥出巨大作用。
为成功实施电力需求响应,国网江苏电力通过网站、APP、短信和电话4种方式向企业用户发送邀约,并与其双向互动,实施约定响应;对参与实时响应的企业用户,由国网江苏电力或负荷集成商依据事先签订的协议,通过短时调节用户空调用电降低负荷;居民用户则通过“智电生活”APP与国网江苏电力签订电子协议的方式参与实时响应,其响应负荷均为空调负荷。居民们也在沟通互动中更了解电网。
越来越多的居民用户自愿参与到电力需求响应的试点活动中来。在8月14日、8月19日的两次居民电力需求响应中,响应成功用户分别为3064户、4520户,响应负荷分别为1807千瓦、2666千瓦,充分体现了海量微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
随着今年居民电力需求响应试点的成功,以居民大功率电器为主的海量微负荷将逐渐成为电力需求响应的主力军。海量微负荷以智能化方式参与电网互动,能有效提升电网的运行弹性,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经济。
近年来,用电尖峰越发明显。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可以在一天中短暂的尖峰时刻有效削减一些非必要的用电负荷,保障电网安全,减少电力投资。
电力需求响应治疗电网“高峰病”
近年来,电力负荷峰谷差显著拉大,为满足这些短时间集中存在的尖峰负荷,需要电源侧、输电网、配电网投资建设大量基础设施,而这些设施在全年中其他时间里的利用率却十分有限,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用电侧开展电力需求响应,减少电力尖峰负荷,可有效提高电源、电网的利用率,促进高效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杨斌说。
胡佳琪感受到了电力需求响应的作用,他是一家电力负荷集成商的工程部总监,为南京中央商场提供电力咨询服务。中央空调是商场内的耗电大户,南京中央商场通过对空调的柔性控制,在规定时间内,有效降低了负荷,完成了电力需求响应。
胡佳琪告诉记者,在电力需求响应的时间内,空调设定温度提高了2摄氏度,整个商场的用电负荷下降了800千瓦,但并没有顾客和售货员反应商场内变热了。
今年首次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空调柔性控制改造的中央商场、东方商城等全市38家大型综合商业体、宾馆、饭店、商场均有参与,有效削减空调负荷0.8万千瓦。柔性调节空调负荷对相关单位经营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未来,随着“互联网+”能源的深入发展,电力需求响应意义重大:一是延缓了电力投资。以此次削减352万千瓦的电力需求响应为例,就相当于少建一座360万千瓦的发电厂,可延缓电厂和电网配套投资合计约300亿元;二是缓解了电网运行压力,确保了电网安全运行;三是有利于节能减排,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