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施信息安全很重要
随着充电设施的普及,无人值守、输出功率大、室内室外应用场景多等特点让充电设施的安全提上了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认为,充电设备面临四个危险源:
第一,充电设施本体的安全,包括电容在内的电气元件和功率模块的安全;
第二,充电机和汽车接口、接头的安全,以及锁止机构、控制回路安全;
第三,与电池系统、车载充电机相连的整车电池安全;
第四,信息安全,包括如何防止黑客攻击、解决系统缺陷等。
据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宏斌介绍,目前国家已对动力电池系统和充电设施制定了相应标准,如2015年12月国标委颁布的充电接口五项标准。充电设备行业标准已开始启动修订,充电设施认可管理办法也在建立和推进中。运营商则要建立充电运营生产管理体系,开展充电运维安全保障,建立充电过程的异常情况监测、安全保护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曹宏斌特别强调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由于整个充电运营过程是建立在各个信息传输和交换基础之上,“普天采用信息领域中惯用的全程全网的顶层设计概念,提出数据接口框架并建立信息模型。不同运营商、不同设备之间都需要信息接口。充电网络的信息安全,应包括安全等级保护、支付信息安全、数据传输的交换、网络安全和信息平台的建设。”
信息安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解决访问控制、身份认证、保密性、完整性、可追溯性问题。
首先,通过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拦截恶意访问。
其次,是通过确定操作身份保护信息。
第三,通过采用加密技术,使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当中不被窃取。
第四,保证信息不被中途篡改,剔除重复发送导致的虚假信息。
第五,通过可追溯性,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否认已经发生的数据。
“这是信息安全中五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建立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曹宏斌说。
从电动汽车行业到全社会,大家已形成共识:电动汽车不能单靠补贴发展。在政策驱动向政策、创新双驱动的转型关键期,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力度,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核心零部件、电控技术、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脱离政策补贴后,依然能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