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省(区)电力市场的优势
推进改革的内生动力强劲。各省(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加重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与稳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因此各省(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省(区)市场建设的积极性更高。
各参与主体容易形成共识。各省(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在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立足本省,对省内亟需解决的有问题认识一致,容易就有关操作原则、市场规则、具体任务等达成共识。
各方面工作易于协调推进。省(区)市场建设仅涉及省内相关部门、电力企业及用户,无论是面上的工作还是点上的工作,协调难度较小,各项工作任务容易推动,效果相对直接明显。
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区域电力市场适合西北实际、有利于解决突出问题、有利于行业科学发展,能够有效实现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是推进西北电力市场建设的最佳方案,我们要坚定信念,朝着此方向努力迈进。同时,各省(区)电力市场是构成西北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长期电力交易中可不分先后、协调推进,各有分工和侧重、互不排斥、相互包容,在着力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省(区)电力市场建设,是当前推进西北电力市场建设的现实选择。
西北电力市场建设重点任务
(一)西北区域电力市场
1.近期工作
(1)深入推进市场化跨省跨区电能交易。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实现合理对接,在区域交易平台上基于实际需求开展季度、月度等交易,交易价格和电量均通过市场协商、挂牌等方式形成;重点做好青海跨省市场化交易,实现电力余缺互济;继续推进跨省电力直接交易,在核定输配电价或实施价格传导的基础上,2017年实现电力用户跨省购电。
(2)积极深化新能源跨省区发电权交易。在2014年华能酒泉风电和2015年华电甘肃新能源开展跨省、跨区发电权交易试点基础上,修改完善《西北电网新能源与火电发电权跨省置换交易暂行办法》,规范交易行为,力争在电量规模上逐年增加。利用罗灵、宝德等通道的闲置输电能力与区外购电主体开展市场交易,促进西北电力特别是新能源电力外送。探索新能源和区域外抽蓄电站联合优化机制,利用抽水蓄能储存弃风弃光电量,在促进新能源上网的同时增加系统调峰能力。
(3)进一步促进日前和实时交易市场化。修改完善《西北电网短期电能交易实施细则》,实现发电企业等市场主体直接参与日前和实时交易,2017年起缩短交易周期,由年度逐步过渡到季度、月度甚至日前,更好地发现价格信号,引导交易逐步向现货市场发展,同时积极研究现货交易机制,关注国内现货试点进展情况,为日后开展试点做好充分准备。
(4)继续推进区域辅助服务市场化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跨省(区)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研究,力争在两年内建立区域电力调峰服务市场机制,通过辅助服务补偿的市场机制挖掘系统调峰潜力。调峰服务市场运行平稳后,根据需要逐步推进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并在备用交易的基础上开展容量市场研究,探索通过报价出清形成容量电价的市场机制。
2.中长期工作
经过3至5年,待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较为完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对于优化配置资源、新能源消纳等作用初步显现,日前和实时市场参与主体多样,辅助服务市场初步形成后,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推进西北区域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从电力市场发展进程来看,现货市场是现代电力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确发现电力价格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电力电量实时平衡的最优方式,是成熟电力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前期研究国外并借鉴国内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十三五”后期研究形成西北区域现货市场方案,积极开展西北区域现货市场试点,适时启动日前、日内和实时电能量交易。积极开展电力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研究,探索电力金融交易平台。
(2)组建西北区域电力交易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借鉴其他试点经验,结合市场发展进程适时成立。
(3)推进西北区域电力容量市场。在区域电网开展容量电费申报,根据负荷需求预测和申报价格确定补偿容量和补偿价格,实现容量电价补偿固定成本、电量电价发现边际成本,通过市场引导主体理性投资,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协调发展。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工作,西北将形成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容量、电量、辅助服务等各类市场机制较为全面,电力期货、金融和衍生品交易提供避险手段,各类市场主体全面进入市场,电力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灵活、合理的配置,服务于五省(区)能源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二)西北各省(区)电力市场
1.陕西省
(1)能源资源简况
陕西省一次能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省,装机以火电为主,电力电量供应较为宽松,经济结构相对合理,三产、居民用电比重相对较大,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水平较高,地方电力公司在配售电市场规模较大。
(2)市场进展情况
陕西省电力交易中心已挂牌成立,输配电价监审工作正在实施,今年直接交易电量拟开展100亿千瓦时,上半年已签订50亿千瓦时电量合同。陕西省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由省发改委上报省政府。方案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破解高电价等瓶颈制约,着力促进能源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在交易中心挂牌后抓紧推进股份制改造;尽快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加紧研究制定交易规则;考虑到榆林电网的特殊性,可在榆林设立省电力交易中心分中心,抓紧研究制定售电侧改革具体方案,支持延安等地先行先试。
(3)相关工作建议
一是以深化电力直接交易和推进售电侧改革为突破口,继续完善直接交易办法和实施细则,通过扩大交易规模促进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二是尽快制定陕西省增量配电和售电市场化有关办法,积极引入售电公司参与市场,利用地方电力公司的市场格局,在明确输配电价等基础上开展较为充分的配售电市场竞争;三是积极参与区域市场,通过区域电网优化系统运行方式,缓解用电峰谷差较大等因素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2.宁夏自治区
(1)能源资源简况
宁夏煤炭、风能、光照资源较为丰富,装机以火电和新能源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用电以高载能行业为主,上网电价低,电力外送占比较大。
(2)市场进展情况
宁夏2016~2018年输配电价已得到国家批复,交易中心已经挂牌成立,2015年直接交易电量169亿千瓦时,今年计划开展180亿千瓦时。宁夏发改委已向自治区政府上报了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宁夏改革分两个阶段实施,近期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电力交易机制特别是深化电力直接交易,推进售电侧改革,在中宁等地试点园区型售电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等;远期目标是:形成健全的市场规则体系,构建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形成发售电主体多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3)相关工作建议
我们认为宁夏在推进市场建设的各方面条件较为成熟,建议一是落实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全电量交易目标,探索电量偏差调整、新能源与火电调峰辅助服务补偿等市场机制;二是推进增量配电和售电改革,在中宁等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智能微电网,让电力用户更多受益于改革成果;三是协同推进新能源与自备机组发电权交易、新增供热负荷直接交易等,利用政府财税政策、储能储热技术和大机组能耗优势降低用户用热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发电负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