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建股份制交易机构完全符合文件精神,不会有大的意见分歧。
中发9号文件的配套文件《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有几个重要观点支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京津冀交易中心的组建要求。
一是基本原则上明确要“相对独立,依规运行”,
二是组织形式上提出“可以采取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会员制等组织形式”,
三是体系框架上明确“区域交易机构包括北京电力交易机构、广州电力交易机构和其他服务于有关区域电力市场的交易机构”,
四是与调度机构的关系上,“交易机构主要负责市场交易组织”,“日前交易要区别不同情形,根据实践运行的情况和经验,逐步明确、规范交易机构和调度机构的职能边界”。
电网企业相对控股,华北电网公司和国网北京、天津、冀北、河北公司都可以参股,但总股比要控制,相对控股意味着不能突破50%这条线。其他股东还应包括第三方机构及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各市场主体可能会以不同的“抱团”方式形成利益同盟,比如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地方企业、中央企业等等。考虑超过半数或超过三分之二通过决议的不同情境,建议电网、中央发电企业、地方投资公司、售电与用户、第三方机构的股比为40%、20%、15%、20%和5%。
6、确保首都安全,但京津冀三省市在有序用电等问题上要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天津调度职能的加强、国网冀北公司的历史性出现,是电网企业与地方政府就有关诉求相博弈、妥协的产物,是京津唐电网一体化但三地经济社会利益不平衡的结果。
从国家对首都电力保障提出明确要求开始,逐渐形成了“华北保京津唐、京津唐保北京”的政治保电原则,于是出现了民间说法“北京没小事、天津没大事、河北没有事”的尴尬境地。遇到供电紧张,首先拉限电的是河北,然后是天津,北京远郊区也不一定轮得上。因此天津、河北方面非常渴望有一张自己可控的电网及调度指挥机构。前两年负荷紧张时,华北电网公司曾经负责任地提出过三省市面对有序用电时的限负荷比例问题,但执行上打了折扣。
北京市有关部门应不避矛盾、主动担当,按照现在流行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区分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与天津、河北达成共担电力运行风险的协议,京津冀电力公平、透明运行,惟此才能真心赢得三地政府对京津冀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强力支持。最近华北能监局倡议三地政府建立京津冀大面积停电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工作能否有序推进,或许是电力协同发展的一块试金石。
7、京津冀电网的输配电价要统一方案、统一核算。
京津唐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围绕北京的紧密的500千伏电压等级的双环网,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尽管目标是北京供电安全,但偏巧这些大量的输变电设施建在河北境内,现在资产估计大都在国网冀北公司的户头上。
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498号)相关内容有弹性,试点范围既点到了北京、天津、冀南、冀北等省级电网,也点到了华北区域电网。分省开展成本监审、测算当地电网输配电价总水平、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必将发现冀北电网投资巨大、输配电价标准很高。避免河北省内心的吃亏感,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要求推进京津冀电网的输配电价相关工作时,必须坚持统一方案、统一核算,否则河北省政府很难支持市场建设工作。
8、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工作任务繁重,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
最近国家能源局复函华北能监局同意印发《京津唐电网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暂行规则》,京津唐电网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是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的起步工作,发布直接交易规则、准入市场主体、开展业务培训等千头万绪,即使依托现有的华北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交易工作,实现国家能源局“2016年底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0%”的要求,知易行难。
进一步说,落实《关于做好京津冀电力市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市场建设方案,组建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论证出台市场规则,开展市场仿真、预测潜在问题、提出风险应对措施,落实京津冀电力市场开展现货交易的任务,知难行更难。《通知》提现了国家能源局对华北能监局和三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期盼。客观地讲,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寄望先期定量化地研究透彻。还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方式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否则2018年现货交易也开不了张。
9、推进改革最困难的是改变意识,京津冀电力市场是要险中取胜。
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电力工业领域在体制上确立市场经济的统治地位,结束长期计划思维和2002年电力改革以来市场附属于计划的历史,摒弃市场影响电力运行安全、市场影响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似是而非的观点,关键是改变意识,难点也在改变意识。
推进京津冀电力市场实在是一步“险棋”,实践中能否经得住“改革或许影响首都供电安全”、“改革支持了高耗能”、“改革就是要发电企业降价”、“改革不能保证大机组多发小机组少发”、“改革违背了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原则”、“改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指责,不断优化完善市场规则,步入良性循环,需要长周期的冷静观察。但是推动京津冀电力市场也是对各部门、各单位、各市场主体能否态度坚决地落实中央精神的考验,体现了国家能源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背水一战的气概,但愿险中取胜,毕竟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