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结构呈现新特征
伴随需求结构中消费率持续升高(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中三产比重持续增加(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电力需求结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第三产业用电比重显著上升,从2014年的12.1%升高至15.2%。二是居民用电比重稳中有升,从2014年的12.5%逐步提高至14%。三是由于三产和居民用电比重快速增加,工业用电比重从74%逐步下降到69%,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从31%下降至26%是主要原因;而装备制造业、轻工产品制造业等行业部门的用电量比重几乎没有变化,表明其增长依然稳健。
经济新常态下,电力需求增长的重心逐步远离高耗能产业,而分散到第三产业、居民生活以及非传统高耗能制造业,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的新特点,也是“十三五”时期电力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继续推进行业转型升级,是促使用电需求放缓的重要因素
2008-2013年,四大高耗能行业中,建材、有色、化工行业的单位增加值电耗分别年均下降2.2%、1.3%和3%,而钢铁行业受到电炉钢比重的增加以及钢材深加工的影响,单位增加值电耗基本稳定。“十三五”时期有色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新建先进产能大量替代落后产能,会推动有色产业电耗继续显著下降,年均有望下降1.6%;同时,建材、化工和钢铁产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的过程也将持续推进,增加值电耗分别有望每年下降1.3%、1.1%和0.3%。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单耗的下降,分别导致用电增速较增加值增速减少0.3、1.8、1.3和1.2个百分点。而在装备制造业和其他轻工业,综合考虑产业升级过程中的自动化制造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产品附加价值的不断提高,预计单位增加值电耗基本不变。总体看来“十三五”时期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电耗年均降幅约为1.3%。
此外,尽管“十三五”时期,公路运输上的电动车迅速增长、铁路电力机车比重持续上升使得交通运输业单位产出电耗的增加;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要求,各种消费服务业对冷、热、照明、装饰等的电力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各种电力电气设备效率不断提高,会抵消大部分第三产业发展对电力需求增加的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电耗将稳中略升,单位增加值电耗年均增长仅为1.4%。
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电耗年均降幅约为1.1%,未来各行业用电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将成为抑制电力需求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来看,“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速增长,电力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用电技术持续提高,电力需求弹性控制在0.75-0.9范围之内、用电量预计达到7.4万亿千瓦时。既使“十三五”经济好于预期,GDP年均增速从6.5%提高到7%,2020年GDP增加2.2万亿(2014年不变价),综合考虑用电结构优化和技术提高,电力需求总量也仅需增加2000亿千瓦时,达到7.6万亿千瓦时,仍将远低于8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