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经信委、华中能源监管局、重庆市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重庆海扶医疗有限公司等5家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售电用户供电的通知》---渝发改能【2016】336号,要求电网抓紧与两江长兴电力公司衔接,确保用户安全可靠用电,由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履行售电协议,由电网公司进行电费结算。
目前,电网公司、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用电企业签订了临时购售电合同,确保用电企业正常用电,电费采取挂账方式,待正式合同签订后再结算。
3、改革效果
虽然电力体制改革困难重重,但售电公司成立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服务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善,国网上门服务的频率和次数明显上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报装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电力用户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三、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情况
1、公司简介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中旬成立的国有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四家投资股东分别为长江电力、重庆两江集团、涪陵聚龙电力、中涪热电(民营)。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两江集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设立的国有大型投资集团,与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模式;涪陵聚龙电力、中涪热电则是拥有地方电网和发电机组的发供电企业。目前经各股东方同意,注册资本已增加至5亿元。
目前公司有综合、财务、生产和营销4个部门,员工50人(6种用工形式)。近期公司计划调整为4个部门、3个中心,即总经理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财务资产部和营销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生产管理中心。公司仍未取得由重庆经信委核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
公司高管为各股东方推荐,员工计划全部通过社会招聘,员工薪酬参照当地电网公司水平制定。目前公司正在逐步招聘员工,各股东方派遣员工将在一年以后退出公司。
2、公司运营情况
为支持两江长兴电力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将3个开发区(两江工业区、万盛经济开发区、中石化页岩气勘探区)企业用电所有新增用户(2015年12月28日以后投产)交给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目前3个开发区企业用电价格在0.85-0.9元左右,如果按照已核定的输配电价,用户的用电价格将在0.65元左右,两江长兴电力公司计划每千瓦时加价1-2分钱再转售给用户。
目前,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在3个开发区均设有营销人员,负责联系和服务用户。公司未建设任何电力网络,但已着手电网建设,生产部正在进行电网建设前期和用户接入的技术工作。两江集团计划将此前建设的配售电网络及用电设施委托售电公司管理或由售电公司购买,同时正在重新规划两江新区,明确支持售电公司建设电网。
目前,两江长兴电力公司没有参与2016年大用户直接交易,没有燃气、热力、冷热水等综合能源开发项目,没有能源管理、能源托管、节能管理等需求侧管理项目,也未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3、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公司存在问题及思考
(1)业务单一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业务仅局限于电量的购、售,缺乏其它综合能源服务项目,盈利模式单一。随着售电业务的不断透明和竞争,购销差价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公司将面临后期业务瓶颈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期成立的售电企业必须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和独特、多样的盈利模式,方能提供后续发展动力。
(2)运行成本高
重庆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在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协信中心租借了2层办公楼并购置了办公车辆,目前公司在职员工已达50人,且按照电网公司的工资标准发放薪酬,公司运行成本很高。公司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困难准备不足,如果短时间内在输配电价和结算方面没有取得突破,将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转造成极大影响。所以,在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改革初期,售电企业轻资产公司十分必要。
(3)没有发挥自身优势
两江长兴电力公司的股东长江电力和聚龙电力不仅拥有发电企业,而且拥有三峡库区和涪陵地区的配电网络,但公司没有在自己电网供电范围内开展配售电业务,而是依靠国家电网供电,形成当前不利局面。由此可见,售电企业如果开展配售电业务必须拥有电源和网络,否则缺乏博弈资本,今后在接入、结算、调度等方面更将面临重重障碍。
(4)用工模式值得研究
售电公司是专业性工业服务企业,两江长兴电力公司员工没有采取股东企业调入方式,而全部实行社会招聘,有利于加强管理,打造专业化的能源服务企业,对于其他售电企业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服务企业,员工薪酬和绩效管理不同于传统发电企业,也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
(5)售电企业做好持久战准备
虽然重庆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积极推动重庆市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异常艰巨和任重道远,政策方面短期不会有较大突破,要做好持久战准备,切不可贸然推进。企业经营不能仅寄希望于政策推动,而应积极谋划,降低运营成本、发挥独特优势、找准盈利模式。
(6)售电企业初期需要政府扶持
售电企业即是改革的承担层,又是改革的落实层,在整个电力体制改革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售电业务在我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当地政府借鉴重庆经验给予售电企业在直接交易优先和优惠政策,鼓励其先行先试,拓宽业务范围、提供增值服务,开展中长期直接交易,开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配售电试点。同时,集聚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推动地方电力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