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能源互联网技术如何应对电力系统双侧随机性变革?(3)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5/27 9:41:33  我要投稿  

源网协调。该技术将实现新能源电源与电网的协调配合,可通过微网、智能配电网等技术将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电源进行灵活、高效的组合应用,同时提高电网运行的自主调节能力,降低供应侧随机性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

网荷储互动。该技术将需求侧资源视为与储能、供应侧资源相同的、可调控的资源,实现储能、需求侧资源与电网之间的能量双向交互,从而使储能、需求侧资源能够参与电网调控,引导需求侧主动追寻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配合储能资源的有序充放电,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与适用于传统单侧随机系统的技术相比,能源互联网下“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技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它能够充分发挥需求侧资源在电网运行中的调控作用,使电网、需求侧资源形成真正的协调互动,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够实现常规电源与新能源电源的协调配合,使可再生能源与具有良好调节和控制性能的可控电源的协调配合,让可再生能源出力向可预测、可调控的方向发展;还能够实现负荷、储能与电源的协调互动与动态平衡,通过完善的信息交互,使电源、负荷不仅能感知自身状态的变化,同时还能获知其他模块的全面信息,从而使电源、负荷、储能相互之间的全面互动成为可能。

应对建议

一是规划方面。当前的规划模式不足以应对双侧随机系统带来的变革。当前的电力系统规划仅注重供应侧资源的规划,对需求侧资源重视不足。双侧随机性系统中,供应侧和需求侧的统一规划或高度协调规划变得十分重要,而割裂这种整体性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无法应对双侧随机性系统变革。也就是说,双侧随机性系统要求双侧资源规划,这种规划可以理解为综合资源规划。在未来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中应进一步重视需求响应资源,只有在规划层面重视这种资源才有可能形成需求响应资源,并参与到实际的系统运行,从而更好地应对双侧随机波动。

二是运行方面。当前的电力系统控制逻辑不适应双侧随机性系统,电力系统需要改变其运行控制逻辑以应对双侧随机性变革。未来的系统运行需要电源、电网、用户之间协调互动,将需求响应资源等同于供应侧资源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和调度中来,通过双向响应来应对系统的双侧随机波动,即在考虑电源结构、负荷特性、时间尺度等因素的情况下,供应侧资源不仅要响应需求侧负荷变化,同时需求侧资源也要有能力响应供应侧的出力波动。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还难以实现上述的控制逻辑,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应当依托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电源与电网、电网与用户、电源与用户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保障双侧随机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机制方面。应对双侧随机性变革需要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体制机制的合理安排。目前,现有的电力管理体制在激励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运行方面还有待完善。而作为连接供应侧和需求侧的枢纽,电网企业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电网企业的真正优势是基于综合资源规划的理念将供应侧和需求侧资源进行最优组合,开展“大节能”的工作,即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在需要供应侧时投资供应侧资源,在需要需求侧响应时,投资需求侧资源。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电网企业回归公用事业,只有作为公用事业,电网企业才有动力开展“大节能”的工作。然而,现有机制对电网企业的考核过度重视经济性指标,而且相应的节能减排等公用任务指标与经济性指标本质上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导致了电网企业需要像营利性商业企业一样追求售电量和利润,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因此,应对双侧随机性系统变革需要在体制层面上对电网企业重新定位,使其回归公用事业,基于综合资源规划的理念开展系统性“大节能”的工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