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中的“特高压之父”
几乎是从执掌国家电网门户起,刘振亚就被外界视为“维护和强化垄断”的“危险人物”,并在争议声中一路走到今天。刘振亚执掌下的国家电网,也是争议最多的央企之一。
国内外,提起刘振亚就不能不说特高压——能让自己的名字和某项新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并不多见。十几年来,这种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已经让刘振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之无愧的“特高压之父”。
对于特高压,在国内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是,1994年武汉高压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条百万伏级特高压输电研究线段。这种在当时很可能被打入冷宫的技术上升到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的层面,毫无疑问是在刘振亚的手中实现的。
2004年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构想。而此时的刘振亚才刚升任总经理不久。
“选择了特高压,压力也是特高压。”2009年,国家电网建成全球第一个商业运营的特高压工程。此后数年,他不断向世人证明“电从远方来”的科学性以及治理雾霾的独特效果。
2013年1月,“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电工领域在国家科技奖上收获的最高荣誉。刘振亚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
从《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中国电力与能源》到《全球能源互联网》,专家型企业家刘振亚著述不断,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出版,他以学者风范精心描绘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特高压大发展已成定局的2014年,刘振亚创新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
既然特高压能把中国的电网连起来,为什么不能把全球的电网都连起来呢?既然信息网能全球互联,电网为什么不能呢?
这一战略构想引发的国际反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潘基文甚至亲自致信刘振亚询问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展,对其解决气候问题寄予厚望。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至此,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上升为国家倡议、国家战略。
带领企业“走出去”
刘振亚执掌帅印之初,资产10524亿元的国家电网年利润只有五六十亿元;经过12年的励精图治,2015年,国家电网资产已达31149亿元,而年利润更是高达865亿元。根据2015年经营数据,国家电网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将升至全球第二,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巨型企业。
刘振亚带领国家电网创造的另一成绩是“走出去”:境外投资项目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截至2015年7月,国网公司投资运营了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6个国家和地区骨干能源网,还承揽了埃塞俄比亚等多国骨干能源网建设。境外资产突破1000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90亿元,并且境外投资项目全部盈利、年均投资回报率在12%以上。
在电力行业分析师看来,相比其他央企海外投资遭遇各种波折,国网公司从电工装备出口做到特高压技术输出海外,并且入股境外公用事业公司,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