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对供给侧改革及需求侧响应的支撑作用
作为一个跨领域且不断演化的概念,能源互联网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然而将互联网思想引入能源产业后,能源互联网将实现我国不同能源行业之间、能源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各行业对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电力系统的枢纽作用,从而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进而改变我国能源消费和供应的基本模式,理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相互关系。因此,能源互联网对能源革命的推动作用目前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能源互联网对供给侧改革及需求侧响应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思维转变。目前受到自然垄断特性影响,我国能源行业的资源集中度高、市场竞争意识较弱,能源领域长期以来按照“跑马圈地”的粗放式、扩张式的发展模式,对用户的实际用能需求考虑较少。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及理念的迅速发展,将改变现有的能源系统架构及运营模式,转变成与更多消费者互动的集中式能源辅以大量分布式能源的能源网络,这将产生新的利益区块,催生多元化的新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现有能源体系的封闭、垄断结构将被彻底打破,新的能源体系将从以供给主体为中心彻底转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在新形势下,各能源企业只有更好地满足用户能源需求、解决用户的用能难题、提供系统的能源服务解决方案,才能继续占据能源产业的主导权。同时用户的需求侧响应将进一步扩大为用户的综合用能管理,这是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等设备,用户将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也要求能源互联网的运营商要拓宽思路,逐步提供定制化能源管理服务、设备维护服务、节能服务等增值服务。
二是推动广域内能源的协调及优化配置。在能源互联网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特征影响下,系统运营商能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未来的系统运营需求,以分布式能源、微网等分散式能源模块与大规模风电、光伏等集中能源模块相协调为基础,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环境,推动广域内能源的协调及优化配置,实现能量的梯级优化利用,为未来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推动多种类能源横向跨界融合与优势互补。在传统能源系统的运营模式下,各个能源种类之间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能源互联网能够打破这种现存的能源界限,统筹考虑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供应网络的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实现各类用能网络的无缝对接及其在运行控制和管理维护上的高度智能化管理,达到各类能源网络整合、能源综合利用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从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个能源利用体系的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
综上所述,能源互联网将有效整合现有能源供需双侧的规划、运行等系统要素,将是支撑供给侧改革及需求侧响应的重要支撑手段。当具体落实到用户端时,未来能源互联网的系统运营商应当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以充分发挥这种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