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为什么要白白浪费掉呢?从客观条件上说,这是由我国的能源分布和能源禀赋决定的,我国的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小,而新能源和化石能源比较富足,这就必然导致新能源消纳的矛盾。
以甘肃为例,处于西北内陆的甘肃经济总量较小,整体用电负荷小,与庞大的电力装机容量相比,供给侧严重过剩。目前甘肃电力装机已超过4500万千瓦,而最大用电负荷仅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超过用电负荷的3倍!在新能源方面:甘肃新能源装机1784万千瓦,其中风电1202万千瓦,已经超过最大负荷484万千瓦。即使甘肃火电机组全部关停,甘肃仍然消纳不了当地的新能源电力。
而这个情况还将加剧。根据规划,到2020年,甘肃仅新能源装机就将达到4000万千瓦,远超甘肃本地可以消纳的能力。
从全国来说,我国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而截至2015年,这一比重仅为12%。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我国还将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如果不解决好消纳问题,必将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
能源体系不完善 加剧弃风弃光
除了客观的能源分布和能源禀赋的特点,旧的能源体系是导致新能源无序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电源结构不合理以及政策机制不健全。
旧的能源体系影响新能源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由于资源和负荷逆向分布,新能源集中发展地区市场空间小,必须外送消纳才能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先后颁布风电、太阳能发电专项规划,但连接大型新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跨区输电通道规划缺失,电网发展严重滞后于新能源发展。
在规划、核准及建设上,我国电源项目与配套电网项目往往不同步。国家规划了9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7个在“三北”地区,目前仅安排了哈密、酒泉、蒙西3个基地的跨区输电项目。在电源和电网项目均实行核准制时,国家对电源项目和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分开核准,存在电源项目已进入核准环节,而电网送出工程尚未取得“路条”的情况。例如甘肃酒泉风电基地装机规模在2015年就已超过1200万千瓦、光伏近600万千瓦,但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直到2015年5月才核准建设,投产要等到2017年,外送通道建设滞后2~3年。
如今,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能源局也在3月17日发布通知,要求在电力供应严重过剩且弃风严重地区,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研究暂停或暂缓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核准建设的措施,避免弃风情况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