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正文

甘肃弃风问题如果发生在德国会怎么样?(2)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来源:南度度  作者:张树伟  2016/4/19 9:27:18  我要投稿  

电源电网不够协调说——“事后诸葛亮”,协调本身需要“成本效益”分析

现在电源电网的确是不够协调,但是这似乎更像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说法。电源与电网,哪个是目标、哪个是途径?协调不意味着任何方法论。

此外,从电力系统的特点来看,需求与出力随时在波动,如果没有任何时刻情况下的网络阻塞,那样的系统无疑意味着巨大的浪费。一般而言,只要投入足够,“弃风”问题肯定能解决。比如建造一个足够大的电力系统、本地有消纳不了的情况(这在动态上是不稳定的)就通过外送解决、每个风场配一个巨大的储能系统等等。这些解决方案之间,需要彼此的比较与筛选,需求侧(制氢供热)与供给侧的措施的比较,供给侧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比较,不同消纳范围的比较(甘肃-西部-全国)等等。其中,贯彻本地与就近的基本原则,似乎是必须的。

衡量“弃风”的解决方案,不能停留在“有效”的阶段,而是基于更明确的价值标准,比如哪种方式成本更低、长期更有潜力、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去判断。

本地火电利益之争——要模拟竞争,而不是“统筹协调”

如果将“弃风”的原因的解释为火电与风电的利益纠缠,“统筹二者的利益”自然是其解决方案。这种思路转移了话题,跳过“做蛋糕”的系统最优化问题,直接解读为“分蛋糕”的分配问题(这个当然也重要,但是无疑是第二位的),将追求效率为基本价值目标的经济议题,变成了一个充满妥协意味的政治议题。作为已建成的机组,风电还是火电来发,不应该是风火之间的讨价还价,而应该基于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标准。风电几乎没有燃料成本,发一度电就节省一度电的煤炭。潜在地,消费者会从这一替代中获得好处,比如更低的电力价格。

我们可以做个思维实验。比如,如果甘肃的问题发生在德国,我们会看到什么呢?这起码会包括:

1.风电的发电比例超过40%(而不是现在的小于10%),全年8760小时有10%以上的时间出现零与负电价(多用电变得有利可图),其他时间的电价水平也大幅下跌,消费者获利颇多;

2.煤电亏损得一塌糊涂,启停调峰频繁,年利用不超过1500小时,关停严重,释放未来停止建设的信号;

3.个别时刻电价上涨100倍,激励新的发电(比如储能)与先进的用电方式。

必须指出的是,风电的优惠电价是政策手段,跟市场价格下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干的两个事情。逻辑上,可以接受二者,也可以都不接受,或者可以接受任意一个。结构变化带来的剧烈利益调整,不需要也无法“协调”(正当的利益是没法挑战的、也不应该挑战),否则无法解释为何之前屡屡无法协调成功。

我们之所以在甘肃看到的现象跟这个思维实验完全不一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场竞争的基础设施。最新出台的电力改革的配套文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及其深刻清晰,这是通往正确的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在市场改革与基础设施尚需时日的当下,模拟市场运行、确定风电发电调度优先权是应有之义。这是转型时期的“非常措施”,同样需要确定明确的临时政策介入与退出标准。

要更准确清晰的理解本文提及的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的贡献,特别是谁造成的问题、又应该由谁去承担成本,系统运行数据的透明化无疑是个基本的前提。从这一角度,同欧美地区的惯例一样,调度运行的足够透明,以及数据的及时公开是对我国“弃风”问题形成共识的数据基础,是前提。这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作者:张树伟,卓尔德环境研究中心(DERC);谢茜,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