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现货交易是王道
2016年3月1日,9号文件公布一年之际,北京交易中心和广州交易中心同时挂牌成立,并公布了各自的组建方案。
方案显示,北京交易中心是国家电网组建的全资子公司,初期可设立6个处,共30人(含领导班子职数5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是依托于南方电网组建的股份制公司,南网持股比例为66.7%,根据工作职责设置市场运营部、交易组织部、结算统计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市场管理委员会秘书处,交易中心初期编制50人左右。
两大交易中心的定位略有不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主要负责跨区跨省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负责落实国家计划、地方政府协议,开展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主要负责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落实国家指令性计划、地方政府间框架协议,为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提供服务。
对跨区域的电力调配,此前南方电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完成西电东送电量7140亿千瓦时,年增长率高达11.1%。2015年南方电网内,西电电量占广东用电量的35%,云南送出电量占本省发电量的50%。
成立第一天,北京交易中心就公布完成了首笔交易:山东的30家电力用户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824家发电企业,通过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达成交易,交易电量为90亿千瓦时。
这次交易包括公告发布、交易申报、无约束出清、安全校核、结果发布5个环节。通过双边协商交易达成40亿千瓦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达成50亿千瓦时。电价从西北地区到山东落地不超过0.4元/千瓦时。根据测算,这次交易降低了购电成本共计5.4亿元。
数据显示,参与交易的824家企业中, 482家为光伏发电企业,272家为风电企业,传统的火电企业只有70家。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本次交易,可减少山东本省的燃煤机组排放二氧化碳696万吨、二氧化硫20万吨;而陕甘青宁四省中标的发电企业,利用小时数可提高100小时以上。国家电网总经理舒印彪对此评价为:“这是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的一次重要探索。”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这次交易中,有关电价的交易规则,从设计到兜底都是政府,落实都是由电网。目前国内电力市场最根本的控制权还是掌握在政府和电网手里,这些参与交易的企业,能改变的只是拿到电量的数字,而非真正的市场竞争。”
而已经“满月”的广州交易中心至今仍未完成一笔交易。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此回复时代周报记者说:“(交易中心)揭牌后,南方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组建方案的批复,与相关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交易中心的具体组建工作。”
“这很正常,就像去年云南电力交易中心挂牌一样,从挂牌到实质性运行还需要有个过程。”冯永晟说道。冯永晟指出,成立电力交易中心并不代表建立了电力市场。首先,从交易的规则来讲—根据交易中心建立的方案,中心的交易规则应当由中心的市场管理委员会设立—目前,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的市场管理委员会的筹建工作还未启动;另一方面,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离不开电力的短期交易与现货交易,而“目前,广州与北京的电力交易中心只能定位于跨区域的长期电能交易,离短期的现货交易还很远”。
9号文件下达后,国家能源局已经计划在今年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试点工作。冯永晟强调:“国际经验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不要盲从国际经验,应该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中国的电力现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