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供电拾遗补缺
近年来,江苏省电力供需虽然基本平衡,全省电网没出现全省性电力缺口,但个别区域、个别时段供应能力不足现象依然存在,特别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用电高峰期间,还须辅以错峰或短时停电。
省能源局统计,去年全省累计发电量4425.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全社会用电量5114.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4%;其中工业用电量3903.61亿千瓦时,增长0.78%。供需缺口688.74亿千瓦时。
业内人士预测,到2018年,江苏电网电力供应将明显紧张,实际备用率仅为5%,存在电力缺口,如果考虑燃气机组夏季气源不足因素,电力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江苏电网全社会用电量及全社会用电最大负荷年均分别增长5.1%、5.3%,到2020年分别达7200亿千瓦时和1.23亿千瓦。
“前些年夏天,当温度达到摄氏三十七八度时,我们公司就会被要求限制用电、减少负荷。一天通常有三个时段:8:30—11:00、1:30—3:00,晚上还有一段时间。”商小慧说,他们公司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工业用气,自己限产,只能向外采购液氮、液氧供给用户,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要承担用气安全责任。
“为加强电力能源保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江苏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省能源局局长张世祥说,一方面优化调度,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全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序供应;另一方面,通过“区外来电和省内电源建设并举,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电力供给能力。
统计显示,去年全省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6.15亿元,新增发电能力961.43万千瓦,其中火电705.06万千瓦,风电109.9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46.32万千瓦。
与此同时,江苏省还积极寻求“外援”,向省外其他地区调剂输入电力,包括内蒙古、山西、安徽等地以及三峡水电。2013年,江苏电网外受电量547.2亿千瓦时,去年已达1500千瓦时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外受电在全省电力供应中起到积极作用。虽然用电需求能够满足,但毕竟有的归电网公司统一调配,不够灵活,用电企业对电价没有“议价权”。
电价市场化不等于降价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江苏省电力用户特别是工业企业普遍看到新的希望,未来的生产生活不仅有电可用,而且电价能有所降低。
“现在家庭用电是随心所欲的,无论电价高低,但未来电力市场机制搭建完全后,电价可能会存在区域性及季节性的高低变化,而通过对需求侧进行管理,可以实现低电价时储能,高电价时使用储存的电能,这样既可以科学有效合理用能,还能减少电费支出。此外,家庭发电还可以上网售卖。”一位业内人士说。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大用户直购电试点不失为一条“两全其美”的途径。省经信委人士表示,继2013年、2015年全省确定两批企业试点后,今年有望推出第三批试点企业,让更多用电大户和发电企业直接进行价格谈判。
不过,对设立电力交易中心的意义作用则需有更宽视野。专家表示,电价市场化不等于降价。完全市场化后的电力,就像一般商品一样,价格将随行就市,有降就有可能升。而由市场说了算,无论在交易中心完成买卖还是场外交易,电力资源的配置一定会更加有效、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