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情况,《通知》再次提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按交易规则组织外送富裕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做好可再生能源外送工作。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15年11月,累计完成33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并网工程投资287.7亿元。累计投运33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送出线路26226千米,其中风电21112千米。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2014~2015年国内已开工11条特高压项目,其中内蒙古4条、新疆、甘肃、陕西、山西、云南各1条,预计2017年投运;宁夏、安徽各1条,预计2016年投运。2016年起预计批复开工7条,四川、内蒙古、河北、新疆、山西各1条,陕西2条,预计2018年起投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预计,随着外送通道全面扩容,2017年起外送通道的掣肘有望得到全面改善。
多管齐下促消纳
除了加大外送通道力度之外,针对“三北”能源消纳问题, 《通知》提出需结合风能资源特点和风电发展需求,研究利用冬季夜间风电替代燃煤锅炉进行清洁供暖,制定促进风电清洁供暖应用的政策和方案,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和示范工作。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电网2015年风电装机增长达30.45万千瓦,整个“十二五”期间,风电装机规模年均增长15.7%。
针对目前风电呈现出“发得多、弃得多”的局面,辽宁省已牵头组建科技攻关团队,开展国家科技专项支撑项目“高压电制热储热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近日,记者从国家电网辽宁电力公司获悉,省内首个弃风储热供暖示范项目已完成建设,这一项目利用电储能锅炉,在夜间消耗低谷时段电力储热供暖,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其吸纳的电量可转化为风电企业的上网电量,以此降低风电企业的弃风量。
除风电供暖有序进行外,中国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建议要深入研究风电制氢等新模式,进一步拓展风电消纳渠道。
作为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河北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完成集电线路改线,项目设计施工工作已全部完成,有望2016年开始建设制氢站,项目建成后不仅对提升当地风电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探索出一条风电本地消纳的新途径。
谢长军表示,风电制氢在我国仍处于示范阶段,其发展成熟需要一定过程,政府部门仍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快制定包括规划、合理定价、交易制度等在内的促进风电消纳的一揽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