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禀赋、电价水平的差异性,以及时区差和季节差的存在,决定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需要融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大潮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自身发展。
“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就要尽快实施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跨国、跨洲重大项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形成互联互通的大格局。”刘振亚透露,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究推进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亚洲-欧洲、非洲-欧洲等一批跨国跨洲联网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具有显著的价差效益和时差效益,投资价值大,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统计数据显示,建设中国新疆至德国柏林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落地电价为12~13美分/千瓦时,比欧洲北海风电上网电价低40%,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北美、亚洲的负荷峰谷差可由25~40%降低到10%左右。
面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在2015年,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规划便已加速进入快车道,其纲领性文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也正在制定中。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郭焦锋在煤科总院战略规划院成立一周年研讨会上向《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记者指出,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或定名为《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方案2016-2030》,将在三至五年内进行先行试点。
方案的第一步是进行试点,此乃能源互联网短期内的重要方面。试点就是要搭建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总结而言,现代能源体系就是太阳能、风能、电力、天然气、石油、煤炭、核能等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系统,而现代能源市场体系便是放开两头、管住中间、调度与交易独立的区域性市场体系。” 郭焦锋表示,这两大体系相互协调,从而形成能源供给、运输、消费、储能技术等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基于“互联网+”理念的转变,亦即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理念。
具体在2016年,郭焦锋指出,能源互联网的初步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是推广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规范标准、技术创新和构建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第一,建立规范标准,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由于现代能源体系要求多种能源形成互补,产供销协调生产开发利用,这就需要一整套标准的出台。第二,引导行业内的技术创新。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能源互联网市场体系,还消费者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