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应大“解放”,特高压“靠谱”
特高压入湘,对于能源资源相对紧张的湖南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对全省中长期电力市场研究结果显示,至“十三五”末,湖南全省全社会年用电量将超过2224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4600万千瓦;2020年后,全省电力需求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而目前,全省发电装机仅3600多万千瓦,年用电量在1430亿千瓦时左右;从长远发展来看,供电能力明显不足。
同时,全省以往电力主要为火力发电,多通过运送煤炭进入湖南,不仅在运输上有诸多不便,对大气污染也造成不小影响。酒泉—湖南工程建成后,可构建起外电入湘“直通车”,为湖南能源供应提供可靠保障。
文劲松表示,酒泉—湖南工程的投产,年输送电量相当于6个长沙电厂的年发电量,可满足湖南年用电需求的四分之一,且该工程输送的是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雾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考虑到社会用电量、煤炭产能及运力、环境保护等因素,唯有通过特高压电网,大规模“吸收”外省电量,才能有效缓解湖南能源紧缺矛盾。
特高压建设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搭桥铺路”
据介绍,酒泉—湖南工程是中国第一条大规模输送清洁电力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目前国内±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最长的输电线路工程。该线路全长2383公里,途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5省(市),新建酒泉、湘潭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00万千瓦。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各国泛在智能电网为基础,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本质是“特高压电网+泛在智能电网+清洁能源”。
作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酒泉—湖南工程的建设不仅能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状况,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同时为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转化成电能“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