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已有14家发电企业和425家用户参与了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的电力直接交易,涵盖有色、化工、冶金、建材、煤炭、电子等行业,年度签约电量263.7亿千瓦时,约占省内售电量的31%,比例居全国首位。其中年度直接交易合同签约电量228.29亿千瓦时;集中竞价交易合同签约电量22.79亿千瓦时;挂牌交易合同签约电量12.64亿千瓦时。
截至10月31日,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电量累计完成142.42亿千瓦时,其中年度双边协商交易电量为133.32亿千瓦时,集中竞价交易电量为3.98亿千瓦时,挂牌交易电量5.11亿千瓦时,已完成市场化交易电量均价比用户目录电价降低5.48分/千瓦时。
下一步,随着输配电价改革测算方案正式出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水平,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参加电力直接交易的用户或售电主体按照其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所对应的输配电价支付费用。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建成电子交易平台后,也将更加规范和严格。譬如进行市场成员注册管理,是由省政府按照接入电压等级、能耗水平、排放水平、产业政策等确定并公布可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准入标准,按年度公布符合标准的发电企业和售电主体目录,对用户目录实施动态监管,进入目录的发电企业、售电主体和用户可自愿到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注册成为市场主体。”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关人员介绍。
据了解,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按照电力市场准入规定,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受理市场成员递交的入市注册申请,与市场成员签订入市协议和交易平台使用协议,办理交易平台使用账号和数字证书,管理市场成员注册信息和档案。注册的市场成员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在线参与各类电力交易,签订电子合同,查阅交易信息等。
此外,电子交易平台建成后,多数业务将完全通过线上交易实现,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得以缩减,将逐步探索开展月交易、周交易乃至日交易,进一步凸显电力改革的精细化程度,更有效、高效地引入竞争,放开用户选择权,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
交易品种解码:盘活存量刺激增量
本刊记者注意到,除已经开展业务的电力直接交易品种外,“试点方案”还列出了富余水电交易、发电权交易、跨省电力交易(“西电东送”按照国家发改委意见执行)等几个交易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