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网结构下,生产、配送与消费是相互割裂的,终端用户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同时,可再生能源兼具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共同特点,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变化规律不同。韦巍说,这就需要研发支持便捷的双向能源流和信息流融合的技术、设备,依托信息、控制科学和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加强电力传输与信息处理的融合。
韦巍介绍,在储能技术全面解决之前,通过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平衡,尤其是实现能源流的可控,这是能源互联的关键要素。他向记者描述了设想中的“能源路由器”概念,即让不同电压等级与频率的电能实现合理流动,潮流可控、无功可控、实时调节,保证能源流安全流动。
校企合作
共推能源互联网发展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在电力市场分析、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与安全预警、分布式可再生电源的接入与调度、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消纳、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输电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电力信息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
今年8月12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杭州签署协议,成立并共建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顺应世界电网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按照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
韦巍介绍,双方在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智能配用电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国家863计划课题“高密度分布式能源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技术”,是双方目前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他认为,我国在输变电领域的技术发展已经成熟,当前亟须加大配电网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建设智能型配电网,尤其是适应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的配电网。他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解决直流配电网稳定控制、交直流互动、直流保护装置等技术问题。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其推进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作为学界人士,韦巍说,希望可以从自己擅长的智能控制、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做起,为推进这一战略构想出一份力。他也期盼着,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