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挑战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课题牵头人曾鸣在论坛上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平台,它不能在短期内改变我国以煤化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能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必将给政府机构、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曾鸣认为,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至少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竞争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包括市场化的售电公司、配售一体化公司会成为新的售电主体;另一方面,包括微网运营商、分布式发电商以及储能设备运营商也可能成为新兴的竞争主体。第二,全新的供用电体系。电网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发—输—配—用”单向的B2C电力供给体系,更多“用—配—用”“用—用”等C2C双向电力供给体系正在形成,能量交换途径更加多样化。第三,电网企业还要面对多样化的用能需求。一是需求的综合化。不仅有用能需求,还有节能需求;不仅用电,还需要电、热、冷等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二是需求主动化。用户可以依据价格信号主动向系统反映新的用能意愿。三是需求定制化。用户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程度更高,要求根据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用能方案。
曾鸣建议,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电网企业应推进“三二一”策略。首先是要融汇三种技术,包括储能、智能家居技术还有需求侧资源调控技术;其次是要建立两个平台,即主动配电网平台和在线互动服务平台;最后,电网企业应该提供的不仅是用电方案,而应该是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专家观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智能电网是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常态下,智能电网发挥着推动微电网建设、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智能电网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与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吴添荣:未来用电消费模式存在无限想象空间
随着科技飞速进步,供电的用户端在传统的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动汽车和储能两大块,而未来的家庭用电极有可能走向电池化的道路:例如一栋别墅只需要一个洗衣机大小的蓄电池进行供电,甚至体积更小,家里电没了可以向邻居买电,还可以利用半夜较低的电价期给蓄电池充电。随着技术的突破,未来的用电消费模式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储能技术将改变用电模式
储能系统能提高到终端用户环节的电力利用效率,未来会以家庭为单位,以储能为中心,打造创能、节能、储能为一体的收益及支付的智能家居系统平台。以家庭储能为能源细胞的服务终端,发挥调频调峰等作用,还能实现家庭能源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