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加剧与国家大环境和甘肃小气候也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甘肃售电量持续负增长足以说明这种压力来的很真切。同时,甘肃经济总量小,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仅为1095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南省的1/3,而甘肃电源总装机至今年9月已高达440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720万千瓦,占本地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40%,而2015年甘肃电网最大负荷仅为1300万千瓦。“自2010年开始,甘肃新能源装机从147万千瓦猛增到1723万千瓦,电力电量大量富余,省内电力电量平衡困难是新能源消纳受限的重要原因。”甘肃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行舟表示。
此外,市场选择更催化了限电。“可再生”优势和高昂成本的矛盾让新能源发展受到制约。甘肃风电的上网电价在每度0.5元至0.6元左右,高于火电上网电价0.3元左右,相对于水电则更高。用端电价居民电价0.51元左右,工业用电价则更低,存在高额电价逆差。目前,新能源电价逆差由国家财政支付高额的补贴。国家能源局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达到300亿元。显然,可再生能源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财政也会不堪重负。
破解消纳掣肘 期待“风光无限”
“支持和服务新能源发展是电网企业对党和人民的一项庄重承诺,服务新能源发展就是服务甘肃地方经济的发展。”李明表示,“甘肃电力与新能源企业并肩摸索前进,在共克时艰中持续推动新能源发展。”
除加快电网建设外,甘肃电力在新能源电力调度和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大成果,如“新能源有功控制系统”、“风电、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与开发”不仅保证了新能源“三公”调度,而且提高了新能源并网效率,获得国内外多个科技奖项。“自2010年以来,没有一次因为调度不公而发生风电场的纠纷和投诉事件,这非常不容易。”张柏林介绍。
2014年7月,西北电网联络线管理和考核办法正式实施,这一严苛的考核政策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西北电网调峰资源为甘肃新能源无偿提供电力调峰及电量转移置换服务,为甘肃新能源最大程度地在甘肃和西北地区消纳提供了制度保证。此外,由电网公司搭台、政府主导,新能源发电企业将减少弃光增加的收入部分让利于用电企业,鼓励企业多用电的同时,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这使得金昌光伏出力提高20%……
然而,要彻底解决新能源发展的瓶颈,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国家层面。近日,有信息表明,“十三五”国家将淡化风电装机目标,重点放在政策调整和限电问题。曾经跌宕起伏艰难前行的新能源,终于将摆脱如影随形的限电梦魇,迎来“无限风光”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