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四位一体”防控网
国网河南电力通过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建立了组织、机制、制度、平台“四位一体”防控体系,实施了“网源协同、网网协同、网荷协同”三大协同管理,通过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使“三侧九项”重点运行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在规划特高压南阳站主变落地之初,该公司就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开展综合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着力开展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适应性研究,为做好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条件下电网运行风险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管理目标,项目组在电源、电网、负荷三侧识别出了9项重点运行风险,并扎实有效管理风险。以负荷侧为例,项目组综合考虑河南电网负荷结构及电解铝企业具有负荷平稳持续、负荷量大、短时间停电影响小等特点,确定电解铝企业为河南快速切除负荷客户群体,并从安全、经济、服务三个方面创新服务,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国网河南电力还借鉴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建立了“网源协同、网网协同、网荷协同”三大协同机制,联合上游发电企业共同实施技术管控,与下游客户建立分担风险合约,同时还以电网调度生产管控为途径组织三方电力生产协同,发挥河南电科院优势,开展技术保障协同,从而提升整个电力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制度建设是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到位的有力保证。国网河南电力依据有关条例、规程、标准,颁布出台了《河南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规定》,确保了风险防控机制的落实;结合大电网发展需求,构建了河南电网机网协调在线监测系统平台、运行与安全防御技术保障系统平台、稳控装置监视与管理系统平台,对主要关键风险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全面提升信息化支撑水平。
运行风险防范见成效
“在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实施,最突出的效果就是使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主要运行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成效还实现了“电从远方来”的河南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高了河南能源保障水平,有力助推了中原崛起。
2011年以来,持续的参数监控和风险治理,使发电企业励磁系统参数协调率由23.3%提升至92.3%;2012年以来,对电厂一次调频系统开展的综合风险治理和管控,使省内105台监控机组的一次调频优良率从43%上升到91%。据测算,在发生直流闭锁故障时,河南电网机组一次调频功率可增发100万千瓦以上,有效减小了特高压长南线功率波动幅度,降低了华北—华中电网解列风险,为大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一些具体项目的开展还有效防范了现阶段特高压混联电网的失步风险,消除了特高压直流引起的短路电流超标风险,消除了潮流疏散受阻风险,降低了由连续换相失败造成直流闭锁的风险。面对电网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项目组在每年年度运行方式分析中,均按风险防控体系的要求滚动开展专题研究,实现了全过程系统风险管控。
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运行风险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实现了河南真正意义上的“电从远方来”,减轻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项目的实施,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河南电网电力交换、水火互济、节能输电的能力,成为河南电网客户安全用电的重要保障,使河南能源优化配置向科学化迈出了重要且关键的一步。更具有广泛意义的是,该项目的建设实施与不断完善,也为其他有类似电网结构的省份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